安徽每日一练

首页 > 安徽卫生人才网 > 护士资格考试 > 考试题库 > 每日一练

2018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2.26)

中国卫生人才网 | 2017-12-26 10:43

收藏

  安徽卫生人才网同步中国卫生人才网发布:2018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2.26)。2018安徽医院护理招聘考试交流群:2017安徽医药卫生交流。更多2018安徽医院招聘模拟题,请关注安徽卫生人才网官方微信:ahwsrcw。

  2018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每日一练(12.26)

  1.一被试者尿中肌酐浓度为168mg/ml,血浆肌酐浓度为1.2mg/ml,尿量为1ml/min,其肌酐清除率为

  2.双眼辐辏反射的生理意义在于

  A.减少折光系统的色像差

  B.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

  C.调节人眼光量

  D.使眼不产生复视

  3.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

  A.低强度声波

  B.高强度声波

  C.高频声波

  D.中频声波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A.由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产生

  B.使突触后膜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

  C.由突触后膜Ca+电导增加而产生

  D.由突触后膜Na+电导增加而产生

  5.下列关于传入侧支性抑制的描述,恰当的是

  A.传入纤维的主干与侧支释放不同的递质

  B.神经元传入侧支与自身形成负反馈回路

  C.通过交互性突触而产生交互抑制的作用

  D.作用意义在于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

  【华图医疗答案】

  1.【答案】D

  【解析】计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的公式是:C=UV/P。已知V=1ml/min,U=168mg/ml,P=1.2mg/ml,即可计算出肌酐的肾清除率C为140 ml/min。

  2.【答案】D

  【解析】眼球会聚是由于两眼球内直肌反射性收缩所致,称辐辏反射,其意义在于两眼同时看同一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眼不产生复视。瞳孔缩小可减少入眼光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3.【答案】C

  【解析】声波频率不同,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也不同。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卵圆窗处,换句话说,靠近卵圆窗的基底膜与高频声波发生共振;相反,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的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蜗顶。

  4.【答案】B

  【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Cl通道开放,引起Cl-内流,结果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此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K+通道的开放或Na+通道和钙通道的关闭。

  5.【答案】D

  【解析】传入侧支性抑制是指: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通过突触联系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通过侧支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再通过后者的活动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能使不同中枢之间的活动得到协调。

  ——相关阅读——

  安徽医院招聘|2018安徽医药卫生招聘汇总

  2018安徽执业医师|药师|护士资格辅导课程

  2018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培训课程|网校课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