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方法技巧

首页 > 安徽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方法技巧

2024安徽省考备考:类比推理中“语义关系”怎么考呢

安徽华图 | 2024-01-26 20:34

收藏

类比推理中“语义关系”怎么考呢?

  类比推理是行测考试判断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无论国考还是省考,针对性类比推理都会有10道题的考查。当然,在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需要根据给出的一组或多组相关的词,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那“逻辑关系”具体有哪些呢?其中语义关系是类比推理的重要考查内容,具体会如何考查呢,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一:近义关系、反义关系

  近义关系:天真∶幼稚;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反义关系:成功∶失败;大义凛然∶卑躬屈膝

  如果一级关系(近反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进行二级辨析

  常见二级辨析: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程度的递进/递减

  如果不熟悉成语,可以用以下方法解题:

  1.用排除法解题。

  2.用字面意思猜词。

  3.较难判断前一个词的反义词和后一个词的逻辑关系时,可以用后一个词造反义词,看后一个词的反义词和前一个词的关系。

  当然啦,这一块一定是离不开大家平时的成语积累的。

  例如:(2016 国考)前瞻∶预见∶回溯

  A.深谋远虑∶未雨绸缪∶鼠目寸光

  B.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循规蹈矩

  C.犬牙交错∶参差不齐∶顺理成章

  C.墨守成规∶井然有序∶纷乱如麻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前瞻”和“预见”都是对未来做出的判断,二者属于近义关系;而“回溯”是回忆过去,与前两词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未雨绸缪”指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B项:“标新立异”指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特立独行”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二者属于近义关系,“循规蹈矩”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与前两词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二者属于近义关系,但“顺理成章”与前两词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D项:“墨守成规”比喻不求进步,“井然有序”形容做事有条理,二者不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在做题的时候也是积累的过程,题目中出现的成语比较陌生的都需要及时积累。本题所涉及到的成成语如下:

  1.深谋远虑:形容计划周密、考虑长远。近义词:高瞻远瞩。

  2.未雨绸缪:形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也有为将来打算的含义。近义词:曲突徙薪、居安思危。反义词:亡羊补牢、江心补漏、临渴掘井。

  3.鼠目寸光:形容一个人眼光短浅狭隘,只看眼前,不管将来。近义词:目光如豆、目光短浅、坐井观天。

  4.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5.特立独行: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

  6.循规蹈矩: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没有创新。

  7.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曲折,像狗牙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

  8.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高低不一,与犬牙交错为近义词关系。

  9.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近义词:水到渠成。

  10.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11.井然有序:形容做事有序,有条不紊。

  12.纷乱如麻: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一般形容心情。

  常见误用成语

  不经之谈: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不合道理的话。经:常用的道理、法则等。不是不正经的言论。

  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不是不容易的言论。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

  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意为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不是没有标点的文章。

  三人成虎:指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不是团结的意思。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不是冲在最前面的意思。

  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十分贫穷。不是没有技能的意思。

  目无全牛: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不是只能看到一部分看不到整体的意思。

  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不是街巷无人之意。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是不成功的意思。

  大方之家: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不是慷慨解囊之人。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不是文章写得不好。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赞同。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毫不介意,不予重视。

  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孚:令人信服)。

  考点二、比喻义、象征义

  【例】(2018 江西)缇萦救父∶孝

  A.孔融让梨∶义 B.季札还愿∶智

  C.毛遂自荐∶礼 D.尾生抱柱∶信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缇萦救父”指缇萦为父亲的冤屈到处奔走,她的毅力和勇气,不但使父亲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汉文帝深受感动。“缇萦救父”比喻“孝”,二者属于比喻象征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孔融让梨”指孔融小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给哥哥吃,具有谦让的礼节,“孔融让梨”比喻礼,而不是“义”,排除;

  B项:“季札还愿”指季札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札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于是季札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季札还愿”比喻信,而不是“智”,排除;

  C项:“毛遂自荐”指毛遂在平原君选备人物去楚国时,自赞自荐,“毛遂自荐”比喻勇,而不是“礼”,排除;

  D项:“尾生抱柱”指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于是抱桥柱而死,“尾生抱柱”比喻“信”,二者属于比喻象征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比喻象征义其实就是考查大家的常识积累,所以咱们的准备工作要做好,历年来常考的比喻象征义有如下:

  南冠∶囚犯(2018 联考)、桑梓∶家乡(2018 联考)

  青衿∶读书人(2018 联考)、浮屠∶佛塔(2018 联考)

  丝竹∶音乐(2018 吉林)、汗青∶史册(2015 甘肃)

  同窗∶同学(2015 甘肃)、桃李∶学生(2018 吉林)

  手足∶兄弟(2017 山东)、白丁/布衣∶百姓(2014 四川)

  鸿雁/笺札∶书信(2017 联考)、总角/垂髫∶小孩(2014 山西)

  干戈/烽烟∶战争(2015 甘肃)、伛偻/黄发∶老人

  考过的易错选项:

  心腹∶信任(心腹比喻值得信任的人,而不是信任)

  耳目∶刺探(耳目比喻刺探消息的人,而不是刺探)

  考点三、字词拆分

  词语/成语拆分

  1.什么时候拆分看?

  成语原本被拆分 例:南征∶北战

  词语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词语中存在明显的单字近/反义或并列结构时,考虑拆分 例:成败∶呼吸

  相同的单字反复出现:看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是否相同

  2.如何解题

  两两看关系或拆成单个字看关系。

  【例1】(2018 云南)势均∶力敌

  A.旗鼓∶相当 B.并驾∶齐驱

  C.不相∶上下 D.平分∶秋色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势均”与“力敌”可以构成成语“势均力敌”,指双方力量相等,属于联合式成语。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旗鼓”与“相当”可以构成成语“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属于主谓式成语,排除;

  B项:“并驾”与“齐驱”可以构成成语“并驾齐驱”,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属于联合式成语,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不相”与“上下”可以构成成语“不相上下”,指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当,属于偏正式成语,排除;

  D项:“平分”与“秋色”可以构成成语“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属于动宾式成语,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例2】(2017 国考)寒∶寒冷∶寒舍

  A.恨∶仇恨∶怨恨 B.甘∶甘甜∶甘愿

  C.肤∶皮肤∶肌肤 D.讽∶讽刺∶讥讽

  【答案】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寒”具有一词多义,其中两个意思:①冷,与“暑”相对;②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冷”中的“寒”是冷的意思;“寒舍”中的“寒”是谦辞,穷困的意思。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仇恨”和“怨恨”中的“恨”都指对人或事物怀有强烈的敌对或不满的感情,不存在多种意思,排除。

  B项:“甘”具有一词多义,其中两个意思:①甜,味道好;②自愿,乐意。“甘甜”中的“甘”是甜,味道好的意思;“甘愿”中的“甘”是自愿、乐意的意思,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皮肤”和“肌肤”中的“肤”都是指肉体表面的皮,不存在多种意思,排除。

  D项:“讽刺”和“讥讽”中的“讽”都是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指责和嘲笑,不存在多种意思,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因此,当题干中有相同的字,一般会考查单字的意思。

  本文内容的思维导图如下: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