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职业能力测验

首页 > 安徽事业单位 > 考试题库 > 职业能力测验

2009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训练题及答案详解(4)

华图教育 | 2009-07-10 00:00

收藏

【华图教育阅读提示】言语理解与表达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调生考试等公职考试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本篇为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训练题及答案详解(4)。

点击查看: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一)

    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超导磁石使车体上浮,通过周期性地变换磁极方向而获得推进动力的列车。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除了高速以外,还具有无噪音、无振动、省能源的特点,可望成为21世纪交通工具的主力。届时从日本东京到大阪只需运行一小时,将比现在的干线快2~4倍。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超导磁浮列车使用的是普通的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以达到500公里为开发目标。更加新颖的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将使用高温超导材料,列车的时速可望高过700公里。

    如果把超导磁浮列车的实用化算作100的话,目前的开发研究已处于80的相对阶段,预计在2010年可望实现实用化。而下一代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则将在2030年左右投入运行。当前世界上对超导磁浮列车的研究,日本的水平领先于世。

    为使超导磁浮列车早日实用化,需要开发高温超导材料;探究在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的空气力学特性;开发磁性屏蔽技术和列车控制系统等技术。从技术观点看,还必须认真研究磁性对生物界的影响。

    超导磁浮列车的市场规模(包括施工费在内)预计为1兆日元。随着超导磁浮列车的问世,将会诞生全新的超导磁浮列车制造业、轨道线材业,从而给传统的金属材料业、土木建筑业、电气和电子产业赋予新的活力。

    1.“相对阶段”指的是( )。

    A.按各国开发研究的平均水平,已完成实用化技术的80%,有的国家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B.按世界最高水平,实用化技术已开发完成80%,接近于实用化阶段

    C.有80%的国家已经进行开发研究

    D.80%的实用化技术领域有待开发,该项技术处于起步阶段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研究开发的高温超导磁浮列车的运行时速以500公里为目标

    B.超导磁浮列车因其高速,一般用于远距离交通运输

    C.超导磁浮列车不仅无噪音、无振动、省能源,而且建设费用低廉

    D.超导磁浮列车是利用普通导电磁性材料获取动力的列车

    3.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概述了超导磁浮列车的技术和产品特点,使用了下定义、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B.第二段展示了超导磁浮列车的发展前景

    C.第三段列举了超导磁浮列车实用化所必需的关键技术

    D.第四段说明超导磁浮列车对产业经济的不同影响

    4.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是( )。

    A.二十一世纪的铁道技术    B.“超导磁浮列车”展望

    C.超导磁浮列车和高温超导磁浮列车    D.下一代超导磁浮列车

(二)

    原始地球形成以后的八亿年,其内部逐渐变热,使局部熔融并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融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同时,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可达约2000度),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上升浮动。把热量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所以说,我们的地球是原始地球再生的,这个再生过程大约发生在40亿年前(或说37亿年前至45亿年前之间),即我们已经发现的最古老岩石的形成时期之前。

    氢和氧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

    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线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才得以开始和进化。

    5.不属于“分异作用”的一项是( )。

    A.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中心部位

    B.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

    C.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D.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

    6.按产生的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地核、地幔、地壳、水    B.地核、地壳、地幔、大气

    C.地核、地壳、有机小分子、细胞    D.地核、地幔、地壳、大气、细胞

    7.原始地球的再生过程发生在( )。

    A.原始地球形成后的几亿年    B.地球平均温度是2000℃

    C.液态铁质地核开始形成的时期    D.大气和海洋开始形成的时期

    8.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地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至今依然如此

    B.地球形成的历史不超过五十亿年

    C.生命产生于大气成分之间的反应

    D.氢和氧结合成的水最终大部分汇集成了海洋

(三)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为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非实用方面的付出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是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选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的形式美的法则而得以深化发挥。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 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但又可以是明确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建筑美学研究的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等。

    9.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的审美因素

    10.画有曲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内容”主要指的是(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主观因素

    1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得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的健康发展

    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有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B.文章的第二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等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入手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四)

    在航天技术日益发展的21世纪,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制造真正的灵丹妙药以攻克威胁地球人的不治之症,不是无稽之谈。目前激素、酶、抗体类特效药制剂都是通过选用哺乳动物细胞进行培养制取的,而在体外培养大量活细胞难度非常大。要使大量的细胞脱离原体后仍有生命功能,必须使它们依附他物,而且细胞之间互不干扰。没有可依附的物体表面,这些细胞不能存活,便谈不到制取有价值的生物制剂。生物学家通常让“培养细胞”分散依附在直径小于百万分之一英寸的特制塑料小球表面,将小球置于有培养介质液的罐中,使之吸收介质中的营养并进行新陈代谢。但是,在地球重力作用下,小球往往会沉降,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也会“叠罗汉”,下层的细胞在成为饿殍的过程中产生着毒素,上层的细胞则因兼容并蓄而前景堪忧。

    如果在太空中,上述情况便会发生逆转。失重,会使“培养细胞”保持旺盛的活力。失重环境最利于生物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生物学家和医药学家最感兴趣的电泳技术的作用在未来的太空制药厂里可以得到尽如人意的发挥。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既可分离不同组分的混合物,又能分离细胞和蛋白质,甚至从“衰老”的细胞群中分离出“年轻”的细胞。在地面上,所有粒子都会同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的作用,电泳操作难度极大。当电力使培养细胞或培养介质受热时,对流和沉淀现象将并发(往往以一种现象为主,如重力大于电场力,沉淀就将起主要作用)。对流或沉淀都会使已经分离的组分重新混合。克服此弊,需要创造失重环境。在“阿波罗-联盟”号飞船实验室中进行的电泳分离试验非常成功,从大约5%的肾细胞中分离出尿激素,其分离效率是地面上的6~10倍,而且质量极好。这种在地面上难以提取的尿激素是溶解血栓或凝血的特效药。航天飞机投入使用后,在机内空间实验室中多次进行了电泳试验,成功的从血浆中分离出激素、酶和蛋白质。太空生物制品专家K·威斯指出,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生产血浆蛋白的效率要比地球上高700倍。

    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疫苗制品的生产,人体细胞和白蛋白的提纯与制造,血红细胞生成素的配置……都可能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有人估计,仅疫苗一项,每年的经济收益将超过15亿美元。更重要的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绝症”患者也会因太空的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

    13.对画线文字的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重力作用破坏了“依附在球面上的细胞”的分散排布,使之出现叠压现象

    B.居于上层的“培养细胞”,在得到营养的同时也吸纳了毒气,存活能力下降

    C.在培养介质罐中,被压在下层的“培养细胞”死亡后,尸体腐烂不断释放毒气

    D.地球重力使“培养细胞”的代谢物沉降在介质罐底部,细胞存活环境随之恶化

    14.对“电泳技术的作用”,述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电泳是在太空环境中分离与提纯生物物质的物理方法

    B.电泳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组分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

    C.在失重情况下,将质量和电荷按不同的比值进行分离

    D.可以在电场中将质量和电荷不同比值的粒子进行分离

    15.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电泳技术制取的生物制品,可将病灶从患者的机体中剥离出来

    B.在太空实验室,附着“培养细胞”的小球,能悬浮于介质营养液中

    C.克服了地球重力,培养介质的对流现象与沉淀现象便不会同时发生

    D.培养介质受热时,如果电场力增加则沉淀现象消失,对流现象显现

    1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地球上无法进行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而在太空中能够顺利完成

    B.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提取生物制品的科学实验取得进展,研发前景看好

    C.在太空实验室利用电泳技术提取生物激素、蛋白质等,效率高、质量好

    D.发展太空制药与生物制品业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17.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 )。

    A.地球上很多“绝症”患者会因灵丹妙药而起死回生

    B.疫苗制品的生产,将会使经济收益大大提高

    C.发展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D.很多太空制药业或生物制品将成为高科技,高盈利生产项目

    参考答案及华图名师详解

    1.B[解析] 根据其前边且离其最近的句子,可知正确答案为B。

    2.B[解析] A项明显错误,C项不能由文中看出建设费用低廉一项,D项可由第一句推出错误。

    3.B[解析] 第二段只是表明超导磁浮列车的研究进度以及目前的研究水平,不涉及它的发展前景。

    4.C[解析] A项属于夸大概括,B、D项概括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C。

    5.C[解析] 根据第一自然段中的“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可排除D,而其前边的叙述都是关于分异作用的,故排除A、B,选C。

    6.C[解析] 从文中不能推出地幔的产生前后。

    7.A[解析] 从第一自然段可推出:原始地球形成八亿年以后开始发生分异作用,然后形成“我们的地球”,即原始地球的再生。故正确答案为A。

    8.D[解析] 根据第二自然段可知,氢氧结合成的水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逸散,少部分汇集成海洋。

    9.B[解析] 做这类题时,一般从离其最近的句子中寻找答案,离“石头写成的历史”最近的句子是“这些……的建筑,其成就远远超过……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成,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

    10.D[解析] 从画曲线的句子起至本自然段末的各句是“总→分→总”的关系,由此可直接从最后的句子即“总”的部分得出正确答案。

    11.D[解析] 根据最后一自然段可直接得出D项是正确的。

    12.D[解析] 通读全文可知写作思路并非D项所述,且全文主题不是在阐述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13.C[解析] 毒气,是培养细胞的代谢产物,请注意原文“成为饿殍的过程中”的字样。

    14.D[解析] 原文“电泳技术是将质量和电荷的比值不同的粒子在电场中分离的一种方法”,在这一定义中,画线的部分正是对“电泳技术的作用”的本质揭示。A项,是给电泳下定义,且“在太空环境中”属非必要条件。B项,“混合物中的细胞和蛋白质”,整合谬误。C项,分离的应是“比值不同的粒子”。

    15.B[解析] A项,电泳的分离作用是对于粒子而言,推不出剥离病灶的功能。C项,“不会同时发生”,意味着有对流或沉淀现象发生。D项,电场力增加,不等于电场力大于重力,即或电场力大于重力,现象也不会消失。

    16.A[解析] 哺乳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在地球上能够进行的,只是难度极大。其他项的叙述在原文都有依据。

    17.C[解析]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属于“总分”关系。该段第一句是本段的中心意思。

节选自华图名师伍景玉老师针对2009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编写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预测试卷,点击了解该书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