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军队文职 > 备考资料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20 世纪文学2(汉语言文学)

安徽华图 | 2020-04-02 11:50

收藏

  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20 世纪文学2(汉语言文学)

  二、苏俄文学

  1.苏俄文学发展概况

  20年代

  四年国内战争社会形势尖锐,文坛动荡

  这一时期文学的最大特点:

  无产阶级文学的长足发展和无产阶级作家队伍的迅速壮大

  代表:高尔基

  马雅可夫斯基《穿裤子的云》(1915)

  法捷耶夫《毁灭》(1927)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1928-1940)

  30年代

  1932.4苏共中央决定取消各种文艺团体,成立统一的作家协会

  1934.8召开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苏联作家协会成立通过了苏联作家章程,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联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现实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进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对苏俄文学来说,作协的成立是划时代的事件,它利用组织形式将原来各自分散独立的艺术家纳入统一的管理体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将20世纪初以来关于文学创作方法的民间自由讨论变成法定的规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仅作为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被当做意识形态固定下来。

  40年代

  1941.6德国进攻苏联

  “战时文学”:多以战争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

  代表:

  肖洛霍夫《他们为祖国而战》(1943,未完)

  西蒙洛夫《日日夜夜》(1944)

  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1945)

  随着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高涨,教条主义日益泛滥,“无冲突论”的创作观点成为主流,粉饰生活的公式化、概念化作品大量出现

  1946-1948苏共中央关于文艺问题的一系列决议中

  对艾赫玛托娃、左琴科、索尔仁尼琴等作家进行了错误的批判

  对《列宁格勒》和《星》两家大型文学刊物进行整顿

  50年代-60年代中期

  1953.3.5

  斯大林去世 赫鲁晓夫政府清算斯大林主义

  苏俄文学迎来“解冻时期”

  “解冻文学”:以爱伦堡的小说《解冻》(1954)为代表出现的,以“探索”为主题,真实反映生活的一批作品

  战壕真实派: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1956.12.31和1957.1.1苏联《真理报》头版头条)

  第一次直陈战争灾难,以普通人甚至战俘为主人公,挖掘人性魅力。

  用承担战争全部苦难的普通人形象取代拔高的英雄形象,着重再现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战争真实。

  全景文学

  作品涉及范围广、线索多,力求反映战役或战争的全貌,形成宏阔的历史画面,“具有立体镜那样的深度”

  代表:

  邦达列夫《热的血》(1969)

  西蒙诺夫三部曲《生者与死者》(1959-1971)

  第四代作家

  跟之前的作家流派不同,第四代作家遭到了评论界反对派的贬责和官方的全盘否定

  代表: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1956)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1973)

  60-80年代

  “冷却时期”

  作品审查制度

  文学转而探索道德范畴

  代表:

  艾特玛托夫《一日长于百年》(1980)

  《死刑台》(1986)

  1989年苏联作家协会公布新《章程》草案,彻底删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方法

  1991年苏联解体

  2.高尔基的创作成就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浪漫主义作品如《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等,赞美了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与英雄业绩的坚强个性,表现了渴望战斗的激情;现实主义作品如《契尔卡什》、《沦落的人们》、《柯诺瓦洛夫》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表达了他们的激愤与抗争。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大多是努力探求新的生活道路、思考生活的意义并充满激烈内心冲突的人物。1901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塑造了象征大智大勇革命者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橄文与颂歌,受到列宁的热情称赞。

  高尔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也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组织成立了苏联作家协会,并主持召开了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培养文学新人,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高尔基的作品自1907年就开始介绍到中国。他的优秀文学作品和论著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财富。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