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测辅导

首页 > 安徽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辅导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语句表达(4月7日)

安徽华图 | 2020-04-07 09:51

收藏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语句表达(4月7日)

  1.

  

 

  A.

 

  B.

 

  C.

 

  D.

 

  2.下列选项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

  A.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结构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

  B.我们并不否认这部作品有某些不尽乎人意之处,比如某些细节不够真实、个别人物的语言还不够性格化。

  C.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D.近10年来,长江源头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令人堪忧。

  3.

  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有误的是( )。

  A.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

  B.英国SBB“环球钢讯”近日公布了2010年的全球钢铁企业20强名单,中国六家钢铁企业(跻身)全球钢企十强。

  C.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生动地说明一个人若处身于某种环境之中,往往不能清楚地(洞察)事情的本来面目。

  D.就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说,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既给我们带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给我们留下了长期封建统治的历史负担。

  4.

  ①历史的作用不在炫耀而在借鉴

  ②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综合国力有了极大提高,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自强之路要走。综合国力的继续积累,不仅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内部环境,还需要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③我们欣慰地发现,在华夏民族综合实力极大提高的今天,“忍”作为自强不息的一种手段,既借鉴前人而又超越前人

  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我国政府始终坚持将和平稳定放在首位,理智地处理了诸多重大事件,维护了外部环境的和平稳定,确保了我国改革自强的步伐继续前进

  ⑤但是,我们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又不免会引起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疑虑甚至敌视,以致既有“中国威胁论”的出台,也有经济上的挤兑打压,甚至还有军事上的挑衅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③⑤①

  C.①③②⑤④

  D.①④②⑤③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镶嵌 编篡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陪礼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C项中“洛阳纸贵”形容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用来形容《品三国》受欢迎之热烈程度很合适,符合本句语境。

  A项中“脱颖而出”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也指工作时,通过努力超人一等,多用来指人,句中用来指“企业”不合适。B项中“感同身受”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也泛指给别人带来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形容心情,“刺激”无法感同身受。D项中“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D

  解析:

  D项句子语义重复,“堪忧”是“值得忧虑” 或“令人忧虑”的意思,应删去“令人”或修改为“令人忧虑”。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3.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的辨析。A项“侧目”常指由于敬畏而不敢正视或由于愤恨而怒目而视,材料的意思是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让世界都很震惊和赞叹,并不是让世界“不敢正视”或“怒目而视”。所以“侧目”与原句语境不符,使用有误。

  B项“跻身”指突然获得成绩,使自己(的地位)上升到(某种行列、位置等)。与原文中国六家钢铁企业上升全球钢企十强的语境相符。C项“洞察”指观察得很清楚透彻,发现内在的意义。与原文“本来面目”的语境相符。D项“底蕴”指文明的积淀,可与“文化”代培,与原文“深厚”的语境相符。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结合四个选项,首先看句①和句②哪句更适合为首句。句②阐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现状,而句①显然是一个总领句,故选句①为首句,排除A、B。句③中出现的“‘忍’作为自强不息的一种手段,既借鉴前人而又超越前人”很好的接应了句①的“历史的作用不在炫耀而在借鉴”,故句①后接句③,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 C

  解析:

  A项“编篡”应为“编纂”,B项“陪礼道歉”应为“赔礼道歉”,D项“元霄节”应为“元宵节”。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