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考试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考试题库

2020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203

安徽教师招考网 | 2020-05-25 15:03

收藏

  2020年教师招聘笔试教综模拟题及解析203

  教综模拟卷21

  1.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现象是( )。

  A.感觉B.注意

  C.记忆D.思维

  2.注意的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是( )。

  A.注意的分心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指向性D.注意的分配

  3.跟团旅游时,路边一颗不起眼的石头,引起了一位退休地质学家的注意,拿回家经过仔细的研究,做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推论。这里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4.注意的指向性与注意的( )功能相联系。

  A.维持和保持B.调节和监督

  C.选择D.预见

  5.喧闹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

  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

  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

  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

  6.注意是一种( )。

  A.独立的心理过程B.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C.个性心理特征D.以上皆不是正确答案

  7.小明看书时可以“一目十行”,而小华则“一目一行”。这反映了他们在哪种注意品质上存在差异?( )。

  A.注意广度B.注意分配

  C.注意稳定D.注意转移

  8.听钟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 )。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

  9.进入到瞬时记忆阶段的信息,如果受到( )就转入到短时记忆阶段,否则就很快消失。

  A.注意B.感觉

  C.知觉D.思维

  1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

  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

  11.不能够反映注意分配的是( )。

  A.边听讲边做笔记B.上课时做白日梦

  C.边吃饭边看D.自弹自唱

  12.小学生云歌在课堂上能根据老师的要求思考问题,并能够克服干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注意状态属于( )。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13.学生上课时想着课外的事是注意的( )。

  A.转移B.稳定性

  C.分配D.分散

  14.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15.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 )。

  A.主要使用无意注意B.主要使用有意注意

  C.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D.交替使用非意志注意和意志注意

  16.心情愉快时,平时不大容易注意的事物,这时也容易引起注意;心情郁闷时,平时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这时也顾不上理会了。这说明人的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

  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

  17.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

  18.幼儿通常很难长时间将注意保持在教师讲课的内容上,这属于( )差。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广度

  19.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性是( )。

  A.注意广度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20.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从而适应环境,这是注意的( )功能。

  A.调节B.整合

  C.保持D.选择

  2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

  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22.长时间地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单调的活动,会引起人的大脑皮层疲劳而使神经活动的兴奋性降低。因此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积极的( ),应当讲究教学艺术。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D.随意注意

  23.学生对背诵枯燥乏味的英文单词没兴趣,但对学好外语后可以帮助考研或涉猎更多的外文资料感兴趣,这种间接兴趣会引起和维持其学习外语的( )。

  A.无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24.小学生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思维发展、阅读技巧形成,一次就能看到整个句子,再往后,能同时看到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表明其( )。

  A.注意的广度增大了B.注意的稳定性提高了

  C.注意的分配增强了D.注意的转移增强了

  25.经过课间十分钟的休息,刚刚上课时教师应着重促进学生的( )。

  A.注意稳定B.注意广度

  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1.【答案】B。【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因此本题选B。

  2.【答案】C。【解析】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是相互联系的,注意集中性越高,注意指向的范围就越小,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时,他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注意指向性范围越大,注意就越难以集中,所以注意集中性的前提和基础是注意的指向性。因此本题选C。

  3.【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主体知识经验的不同,对事物的无意注意也不同。地质学家因为知识经验丰富,所以无意中注意到了石头的不同之处。因此本题选A。

  4.【答案】C。【解析】注意的指向性使心理活动朝向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注意的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注意的指向性体现了它的选择功能。因此本题选C。

  5.【答案】A。【解析】刺激物之间的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时,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闹市的喧嚣声与大声地叫卖之间强度对比不如安静的阅览室与其中小声交谈声的强度对比差异大。因此本题选A。

  6.【答案】B。【解析】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只是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倾向性,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因此本题选B。

  7.【答案】A。【解析】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小明“一目十行”指的就是他在短时间内能够知觉出的文字数目多,小华“一目一行”指的就是他在短时间内能够知觉出的文字数目少。两位在知觉的广度上有差异。因此本题选A。

  8.【答案】D。【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听钟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周期性变化现象就是由于人对钟表走动地滴答声的感受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因此本题选D。

  9.【答案】A。【解析】只有被注意到的信息,才会进入短时记忆的通道。因此本题选A。

  10.【答案】B。【解析】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表明注意发生时具有方向和强度的特征,注意的指向性使心理活动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心理活动在某个对象上保持的强度和紧张度。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时,他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就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注意指向性范围越大,注意就越难以集中。因此本题选B。

  11.【答案】B。【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A、C、D 选项都显示的是人同时把注意指向两种不同的任务对象。而B 选项的上课时做白日梦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完成的听课这个任务,转向了白日梦这个无关任务,应该是注意的分散。因此本题选B。

  12.【答案】B。【解析】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地注意。云哥在课堂上能够根据要求思考问题、使用意志努力克服干扰完成任务都体现了他的注意状态是随意注意。因此本题选B。

  13.【答案】D。【解析】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题目中上课是当前的任务,课外的事是与任务无关的事物,学生的注意离开了课堂而去想着课外的事,体现的就是注意的分散。因此本题选D。

  14.【答案】B。【解析】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符合人的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如一个希望参加电脑培训班学习的人,总是注意有关的情况;食物容易引起饥饿者的注意;大学生到书店对专业书籍的注意;体育爱好者对比赛信息的注意等。因此本题选B。

  15.【答案】C。【解析】在教学工作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组织教学,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系统性,难于完成学习任务。反之,过分强调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两种注意的交替使用。因此本题选C。

  16.【答案】D。【解析】人的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无意注意。人在精神状态好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同时,注意也容易集中和持久,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则反之。因此本题选D。

  17.【答案】B。【解析】题目所描述的是注意的起伏的定义。因此本题选B。

  18.【答案】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幼儿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特征,生理特性让他们通常很难长时间把注意力保持在课堂中,这些体现的是注意的稳定性不强。因此本题选C。

  19.【答案】C。【解析】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不同的活动之中。因此本题选C。

  20.【答案】A。【解析】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指的是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注意使儿童根据环境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为应付外来刺激做出相应准备,这显示的都是儿童对自己注意的调节,指向任务的目标。因此本题选A。

  21.【答案】B。【解析】活动变化的刺激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讲课时声音的变化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因此本题选B。

  22.【答案】A。【解析】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教室上课要讲究教学艺术,不仅教学方法应当多种多样,而且教师的语言也应简洁流畅、风趣幽默,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故意停顿、善意提醒、课堂提问等手段组织教学,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无意注意。因此本题选A。

  23.【答案】C。【解析】无意注意主要依赖于人的直接兴趣,而有意注意却主要依赖于人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枯燥,但有意注意仍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题目中表述的间接兴趣所引起的便是有意注意。因此本题选C。

  24.【答案】A。【解析】题干中,从开始的能看到整个句子,到后来的能看到句和句之间的联系,这说明,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学生们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越来越多,注意广度越大。

  25.【答案】D。【解析】根据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课间休息转移到上课这个任务上来,是注意转移。因此本题选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