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徽省考行测练习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文章阅读(7.29)
我们的数学老师和语文课本上的人物同名,都叫吴吉昌。吴教师上课真奇怪,很少讲概念,全跟我们讲例题。那次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抄了一道例题。哟!还挺难的,同学们都苦思冥想起来。过了五分钟,只听见吴老师说:“简单!”于是左手叉腰,右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划起来,嘴里不住地介绍解题思路,片刻,整个解题过程就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豁然开朗,都感叹道:“简单!”
从此以后,数学课上就经常听到“简单、简单”。随着一道道难题的“简单”,同学们学到了大量的解题技巧,我们班的数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一次,我拿着一道较难的题目去问吴老师。他想了片刻,“简单!”脱口而出。于是乎就在草稿纸上写了给我看,我却看了半天也没看懂。他急得满头大汗,我也急得满头大汗。“你看!”他又细细给我讲了一遍,我终于开了点窍。他看我还不太懂,于是又讲解题思路。看着他满头大汗,我真恨自己笨。最后终于懂了。“这道题目还不简单!”他得意洋洋。我也笑着说:“懂,就简单。”他大声说:“对,对,对!懂了就简单—简单!”
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代表性的话是什么?”同学们大声说:“简单—”
1.1.吴老师一句口头禅“简单”所能展示的吴老师风貌不包括( )。
A.作为数学教师平易从容的教态
B.作为数学教师扎实的数学功底
C.作为数学教师出众的数学能力
D.作为数学教师思维的直线条特征
1.2.如果让你为这则短文选个题目,则下列选项最为准确、贴切的应是( )。
A.习惯
B.“简单”一词的由来
C.记吴老师的数学课
D.我们班的“专利”
1.3.“这道题目还不简单”这句话中表达的意思是( )。
A.这道数学题确实难度很大
B.吴老师解这道数学题很困难
C.吴老师教会学生解这道数学题很困难
D.传达了吴老师教会学生解题后的欣喜心情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 ]。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 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2.1.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2.2.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
A.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2.3.第三段中引用泰勒的话的意思是( )。
A.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
B.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
C.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D.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文化的社会功能十分显著
B.文化与文明关系密切
C.文化是文明的基石
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5.文中[ ]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相辅相成
B.意义相同
C.息息相关
D.彼此不分
ღ答案在下一页👇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D项强加理解,从文中无从体现吴老师“思维的直线条特征”,且这是一个略带贬义色彩的词汇,与全文的褒义色彩相背离。
根据文中“随着一道道难题的‘简单‘”可知,这些题其实大多都是难题,但成了吴老师口中的“简单!”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使其豁然开朗,字里行间吴老师“平易从容的教态”、“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出众的数学能力”无不体现出来。故正确答案为D。
1.2.答案: D
解析:
考查标题选择。
全文围绕吴老师的口头禅——“简单”举了吴老师和“我们”的两个典型事例。“简单”二字表面上是吴老师的口头禅,实际上是吴老师平易从容的教态的体现,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我们班的数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简单”可以说是“我们班的‘专利’”,简短的六个字既概括文章要点又生动形象,吸引人的眼球,用作本文的标题十分合适。
A项“习惯”在文中无从体现;B项用作标题太空泛;C项不突出主题,且没有吸引力。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D
解析:
考查语句理解类的词句理解题。
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第二个事例中,由文中第三段可知,吴老师讲了三遍,“我”才终于懂了,“这道题目还不简单!”传达了吴老师教会学生解题后的欣喜心情,与后一句“得意洋洋”相呼应,D理解正确。
根据文中“他想了片刻‘简单!’脱口而出。于是乎就在草稿纸上写了给我看,我却看了半天也没看懂”可知,这道题对于吴老师来说是不难的,只是作者不理解解题过程,B项表述错误;A、C项不是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原文中“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和“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可以知①判断正确,②判断错误;“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和“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知⑤判断正确。文化和文明都不可能创造人。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这句话是在间接地论述文化、文明与自由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俗点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最初的野蛮社会尚没有真正的文明,是不自由的,但是以后文化的进步会孕育出文明,然后才会有自由。从文意无法直接推导出“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这样一个结论。所以ABD存在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2.3.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 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这一句话中,最关键的就是理解“包罗万象的复合体”的意思,而文中提到说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可见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B项是最恰当的。A项的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这种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C、D两项与泰勒的话并无直接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主旨理解。
文中论述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文化与文明的息息相关的关系,都是为了说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实际上,正因为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才应该通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的建设来构建社会主义文明。A、B、D三项分别只说明了论点的一部分,不够全面。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C
解析:
此题是成语填空题。
此空是强调文化与文明两者的关系。“意义相同”和“彼此不分”都没有正确地概括出文化与文明的关系,不可能入选。“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事实上,文化与文明并不是这样互相扶助的关系,文明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上位概念,纵观全文只有“息息相关”才最恰当、最准确地概括出了二者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