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测辅导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辅导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1月4日)

安徽华图 | 2020-11-04 10:42

收藏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阅读理解(11月4日)

  1.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在相当一部分从事经济工作(特别是从事领导工作)的人当中,往往以经济建设是中心为借口,自觉或不自觉地片面强调经济的决定作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与市场经济之间统一性和服从性的一面,而忽视甚至否定其相对独立性或差异性的一面,这样做的结果,就导致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乃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现象,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错位,丧失了共同的精神追求,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准下降,凝聚力、向心力被削弱,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风盛行。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

  A.相当一部分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忽视甚至否定精神文明的相对独立性或差异性

  B.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社会危害极大

  C.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准下降的现象

  D.在实践中出现的否认精神文明的相对独立性的认识误区危害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

  2.

  中国与美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不同,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双赢,中国人更喜欢用“主要国家的新型关系”。美国人听到中国提出要平等相待,总觉得中国雄心勃勃想要跟美国平起平坐,但实际上中国的原则是国家不分大小,都要平等相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中国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的实质内涵

  B.中美两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不同

  C.美国误解了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

  D.美国人错误的心态导致了对“新型大国关系”理解的偏见

  3.

  诗人从生活和大自然捕捉灵感,将语言剪裁成诗;知音的理解和回响,可以使诗的意象和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浮现出来,天地一沙鸥,海上生明月,悠然见南山,经由后人的吟诵品味,其意向更为深化:巴山夜雨,易水悲歌,汉关秦月,江山、风光、人物、诗文相互烘托,转化为跨时空的文化符号,丰富了文学的内容,影响一代代人的精神面貌。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

  A.诗 知音 意象

  B.自然 灵感 文化

  C.生活 感情 品味

  D.文学 符号 精神

  4.

  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

  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D.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5.

  他们终生面壁苦读,是为了破书,不作书呆子。

  这句话中“破书”的意思是( )。

  A.把书读残破

  B.打倒书中的观点

  C.质疑权威

  D.吸收书本内容的精髓

  答案与解析1.答案: D

  解析:

  这段话先指出片面强调经济决定作用的不良现象,进而指出否定精神文明相对独立性或差异性的后果。由此可知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在实践中出现的否认精神文明的相对独立性的认识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选项A、B只是说明了现象,未指出问题的实质。选项C意思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A

  解析:

  文段一开始先后讲了中美两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不同看法,最后通过转折关联词,引出作者论述的重点对象是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自然作者的意图为A选项,而非客观对比中关两国的不同看法,所以B选项说法错误。然后根据作者论述的主体是中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解,通过主体排除法排除C和D。故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

  文段首句为并列结构,分别从诗人和知音两个角度谈,诗人创作诗,知音理解诗。第二句列举具体的诗词为例子,说明诗歌的意象及其影响。对应文段,关键词为诗、知音、意象。A正确。

  B、C项其对应的并不是文段主要内容,故不能选;D项将诗概念扩大为文学,原文的主体只是“诗”,虽然文段提到“丰富了文学的内容”,而这个过程需要知音(理解诗的人)读出诗的意象来完成。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D

  解析: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实践出真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只有经过大量实践才能获取真知。所以选择D选项。

  5.答案: D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语句理解题。

  这里的破,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句中说“是为了破书,不作书呆子”意思是说我们读书要灵活,不要过于死板,主要是要吸收书本中的精华,后半句不做书呆子其实是对前半句的解释。D项表述符合文意。

  选项A只是“破书”的字面意思,首先排除。“破书”不是说要去质疑书本中的东西,或是打倒书本中的观念,故选项B、C是不正确的。

  故正确答案为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