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每日一练

首页 > 安徽事业单位 > 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2020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每日一练及解析:12月6日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 2020-12-06 14:21

收藏

2020年安徽事业单位招聘每日一练及解析:12月6日

  1.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观点不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无物常住一切长流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则故事里面的庄子和惠子属于哪一种哲学派别: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马非马”的说法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和实生物”是朴素唯物论观点

  C.“畏天命”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以下说法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揠苗助长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5.(多选)历经70年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今天,一个充满生机的中国,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已经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70年沧桑巨变,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从哲学上看表明:

  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B.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

  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E.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详见下一页

【华图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并选错误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正如流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去向。”无常势、无常形均强调事物处在发展变化之中,即物质处在运动变化之中。A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出自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这句话强调运动变化,并没有否定静止,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与题干中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当中。与题干中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但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天不变,道亦不变”出自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意思是:“天是不变的,道也是不变的。”“不变”强调的是静止。故C项与题干的观点不一致。D项:“无物常住一切长流”意思是:“没有事物是一直不变的,都如同河流一样处在运动变化一种”,强调的是运动变化。与题干中的话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但与题意不符,排除。因此,选择C选项。

  2.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A项: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诞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庄子和惠子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A项错误。B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庄子和惠子不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项错误。C项:这则故事的译文是,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体会客观事物也就是鱼的思想,而惠子则是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定庄子的主观意识,所以二者都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C项正确。D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庄子和惠子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项错误。因此,选择C选项。

  3.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并选错误项。A项:“白马非马”从根本上割裂了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所以“白马非马”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和实生物”出自《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济,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成而物生,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即不同性质的东西相加称作和,和能生成新事物;相同性质的事物相加称作同,同则产生不出新事物,因此先王将土与金、木、水、火相混,生成万物。典型的朴素唯物论观点。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畏天命”的“天”是指脱离物质世界的某种“客观”精神,也可以说是神明。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如果得罪了上天,祈祷什么神也没有用的。天属于一种“客观”精神,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而不是主观唯心主义。D项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4.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并选错误项。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②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特征;③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如此循环往复、相互交替、以至无穷。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A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揠苗助长”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这个成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理。B项错误。C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如果不能一小步一小步的走,根本没办法到达千里之外。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告诫人们小错一定要及时改正避免因为对小错的纵容而酿成更大的错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即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选项。

  5.答案 AE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论知识。AE项:根据设问,我们应该依据题干信息在选项中选择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或意义。题干信息“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是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同心同德”说明我们的中国心指引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艰苦奋斗”说明了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实践,从哲学上讲,都是在发挥我们意识巨大的能动作用,在这种积极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伟大成就,也说明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AE项正确。B项:题干并未体现社会理想对人生的作用,题干是从整个国家民族来说的,而没有强调个人。B项错误。C项:社会的进步取决于很多因素,具体取决于什么理论也没有定论。C项错误。D项: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客观事物。D项错误。因此,选择AE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