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招考信息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招考信息

2021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之识记教综的技巧诠释

安徽教师招考网 | 2021-02-18 11:29

收藏

  识记教综的技巧诠释

  姜伊凯

  目前,2021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编)考试时间是3月28日!

  3月底考试,对于好多学员在时间上还是比较紧张的,从现在开始就要把现有的课程学好,学牢,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再欠债,重视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对自己的薄弱章节开始有的放矢的去补,针对自己的实际方式,该放的就放,不要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没有;要保持个良好的心态,可以适当的散步,听音乐和看电影。避免过度的焦虑。

  针对教综有人认为,教综主要靠死记硬背,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教综考题也有许多是理解与应用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应该切记死记硬背,应该理解着记忆。首先,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弄懂,看清楚它背后隐含的东西,理解清楚前后关系、因果关系,并加以融会贯通。然后把它们串起来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和理解。这样记忆起来也容易的多。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就会产生兴趣,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感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才能树立起学好文科的信心。有了兴趣就产生了信心,有了信心,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最后,还要加强复习,提高毅力。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都说明复习的重要性。我们经常把学过的知识放在一边,不求甚解。如果我们能够提高学习的毅力,做到经常复习。我们的学习效果一定能够更好。

  同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同学们需要记住一百多个重要高频知识点,两百多道简答题和主要的七八章出材料题的知识框架。学员们急需要一些记忆的方法。老师通过这篇文章给大家多多的去介绍一些,让我们的学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要根据自己的性格条件、生活习惯选择,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有些方法看似非常有用,但用在自己身上并不能达到好的效果。

  最后要强调一点,教综并不是考试前记忆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于平时对知识的理解。

  一、列表记忆法

  以列表的形式把相关的材料进行对比或对照,从而记忆其特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记忆方法。列表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一览表、说明表、系统表、比较表、统计表等。运用列表记忆法不必专门去死记硬背,因为往往一张图表整理出来,脑子已形成深刻的印记。

  【策略】

  1.根据记忆的需要首先对材料进行分类,看其适合编制哪种类型的图表。

  2.查找和归纳材料的主要特征、特点,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点。

  3.按不同类型表格的规格和形式编制表格。

  4.按照表格内的基础上,逐一把材料的主要内容填到表中。

  【示例】

  教育的起源

学说 基本观点 地位/评价 代表人物
神话起源说 教育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 最古老 朱熹
生物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标志着对教育起源问题的解释开始转向科学方向 共同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利托尔诺 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
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 科学的教育起源说 米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因素 社会对教育的教育制约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生产力 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 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 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政治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 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及内容体系等。 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科学技术 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教育是促进科技革命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够直接生产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创新依赖于人才的创新,而人才的创新无疑依赖于教育。
文化 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传递和保存文化;筛选和整理文化;交流和融合文化;更新和创造文化
人口 人口的数量和增长是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 人口的结构影响着教育的发展;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控制人口的数量; 提高人口的质量; 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与流动。

  二、字头与谐音记忆法

  字头记忆法即把要记忆知识部分的字头排列起来记忆,应用时再展开,引出整体内容。这种方法对于记忆需要排列时间或空间位置顺序的知识很有帮助。谐音记忆法是将地名、物产、数据等枯燥乏味的内容编成有趣的语言,便于学生想象,达到“记中乐,乐中记”的艺术效果。

  【示例】

  CIPP评价模式

  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1.背景评价,即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背景评价强调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本身作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

  2.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

  3.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

  4.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以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作出解释。

  【记忆:背输过成——背书过程】

  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是观察学习的起始环节,如果学习者对示范行为的重要特征不予注意,或无正确的知觉,就无法进行学习。

  (2)保持:用言语和形象两种形式把所获得的信息转换成适当的表象保存起来。

  (3)再现:把记忆中的表象转换成行为,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以作出正确的反应。

  (4)动机:再现示范行为后,学习者是否能够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还受到行为结果的影响。

  【记忆:注保再动——珠宝在动】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

  所有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2)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

  (3)程序原则

  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4)强化原则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知道结果如何。因此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记忆:动结程强——冻结城墙】

  三、数字表示法

  即把某一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示例】

  杜威的012345

  零目的:教育的无目的论

  一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被认为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二论课程与教学:活动课程与“从做中学”

  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四本质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

  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12345教育心理学结构

  一个核心: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个交叉学科:教育学、心理学

  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四大部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四、对比记忆法

  对比记忆,是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

  【示例】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的转移,知识分为: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显性课程亦称公开课程,是一个教育系统内或教育机构中用正式文件颁布而提供给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表现为课程方案中明确列出和有专门要求的课程。 显性知识指可以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字符号表述的知识,通常用言语等人为方式来呈现,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不作为获得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必备条件。 隐性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这便是波兰尼的著名命题:“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

  五、归纳记忆法

  归纳记忆,是将所记忆内容按不同属性加以归纳,然后分门别类的记住这些内容及其属性。

  【示例】

  记忆的品质

品质名称 主要表现/特点 举例
敏捷性 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过目成诵
持久性 记忆的保持特征 经久不忘
准确性 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准确无误
准备性 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正例:出口成章、下笔成言 反例: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思维的品质

品质 特点 相反品质
广阔性 思路开阔,从各个角度、多个方面揭露事物的联系,全面思考问题 狭隘
深刻性 深入地思考问题,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实质,揭露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肤浅
独立性 善于独立地发现、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 依赖
批判性 客观地评价他人的思想和成果,也善于严格而精细地思考问题,冷静而客观地评价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 盲从
灵活性 不同角度、不同方法思考问题;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顽固
敏捷性 思维活动迅速正确,当机立断 迟钝
逻辑性 考虑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鲜明、条理清楚、严格遵循逻辑规律 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所有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 非逻辑性 (直觉和灵感)

  注意的品质

品质 主要内容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概念 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
影响因素 ①被知觉对象的特点;②当时的知觉任务;③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注意的稳定性 概念 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
影响因素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②有无坚定目的;③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分散 也叫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起伏 也称注意的动摇,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
注意的分配 概念 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 ①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 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 ③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④同时进行的活动最好利用的是不同的感觉通道。
注意的转移 概念 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影响因素 ①原来注意的强度;②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③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④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意志的品质

品质名称 主要表现/特点   举例
自觉性 不随波逐流, 独立地采取决定, 执行决定 盲从(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 今日事今日毕
果断性 善于审时度势, 抓住时机,当机立断 优柔寡断 草率武断 犹豫不决 摇摆不定
自制性 约束自己的言行 不受外界诱惑 任性和怯懦  
坚韧性 长时间坚持决定, 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 动摇性和执拗性 百折不挠 见异思迁

  六、口诀记忆法

  【示例】

  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记忆】神话最古老

  (二)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过程即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

  【记忆】本能生利息(西)

  【解释】商人的本能是产生更多的利息。

  (三)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全部教育都归结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代表人物有孟禄。

  【记忆】心里(心理)模仿梦露(孟禄)

  【解释】心里非常喜欢梦露,于是模仿她。

  七、自测记忆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自我复述,自问自每件事。其作用首先可以确切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及时发现没有学好、没有记牢、容易混淆搞错的地方。

  模拟自测的程序是:

  1.选好自测题。重点选择自己的弱处。

  2.挑选一段较集中的时间(如两个小时)象正式考试一样不看讲义、笔记、独立完成。

  3.自己阅卷,自我评分,检查记忆遗漏的部分。

  八、概念区分记忆法

  许多教综概念知识相互之间的意思比较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问题,采取将它们集中在一起,严格将其区分开来。

  【示例】

测验的效度 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是对测量的准确性程度的估计。
测验的信度 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适应 由刺激对同一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 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和它作斗争。
注意的转移 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九、顾此失彼法

  背诵记忆的时候,当头脑出现空白的时候,一定不能强记,这时候你可以听听音乐,看看图片或者去算数学题,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过一段时间再去记忆背诵,这样效果更好。

  十、浸润法

  把那些学习过程中比较难记住的,而且需要记忆的。先把内容多些几份,贴到家里的各个角落,比如床头,醒来,睡下的时候都能看到。比如冰箱上,开冰箱拿东西的时候也能看到,都能默默的识记几遍。这样可以把记忆的内容潜移默化到脑海中去。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