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改造
【背景链接】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然而,受年代久远、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跟不上等诸多因素制约,老旧小区常常是“小修小补易,提质增效难”。
比如,不少地方“改了面子,改不好里子”——清理了违建、铺装了路面,地面下的老旧管网、建筑内部的管道却不在考虑范围。
公考角度解读[提出观点]
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惠民举措,又是民心工作;既是基建项目,更是社会治理工程。不仅事关居民的生活品质,更事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综合分析]
老旧小区改造,改了面子改不了里子,究其原因:一是产权状况复杂,不同的产权单位,不同的物业管理,难以协调统一;二是许多设施有待升级,但资金投入缺口较大;三是一些居民社区意识滞后,缺少共建共享观念,且对改造“意见不一”。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极大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这不仅实现了人民群众从“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飞跃,而且对稳定投资增长、发挥投资关键作用也将提供重要支撑,从而实现惠民生和促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推动城市更新的系统工程。小区内部的市政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须与外围的大市政系统接驳,倒逼城市基础设施的集约整合和优化更新,促进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不只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也体现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政策的“试金石”,改造的成功实施需要完整闭环的城市更新制度的支撑,在组织实施、审批政策、规划政策、资金政策、产权登记和物业管理等方面,探索和完善适用于存量更新的政策。
[参考对策]
地方管理者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一方面,要摸清当地老旧小区类型、居民改造愿望,明确改造标准和对象范围。在改造内容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从保基本开始,根据需要逐步提升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协调产权单位配合、动员业主广泛参与,同时重视并努力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妥善化解矛盾和阻力。
在筹措资金方面,应当探索建立政府补贴、居民自筹、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模式。除了政府加大支持力度、财政补贴老旧小区改造之外,也可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鼓励居民出资参与。此外,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大有可为,通过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后者从事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等运营,进一步充实资金保障,促进小区发展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