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考试题库

首页 > 金融银行 > 考试题库

2019中国人民银行秋招行测试题之判断推理(3)

华图银行招聘网 | 2021-06-18 10:47

收藏

  51 、 (单选题) 流水对是指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两句话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却是承接、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流水对既有均齐之美,又自然而不呆板,意思连贯而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流水对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必须经得千般冷,才可炼得一段香

  D.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两句话是一个整体;

  ②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

  ③从语法上却是承接、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意思是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两句话是一个整体,符合“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是承接关系”,符合定义;

  B项: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两句话是一个整体,符合“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是因果关系”,符合定义;

  C项:逻辑关联词为必须……才……,两句话是一个整体,符合“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是假设关系”,符合定义;

  D项:意思是桃花与杨花随风轻轻飘落,黄色的鸟群中不时地夹杂着几只白色的鸟一同飞翔,两句话没有表达整体含义,且语法上不具有承接、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不符合定义。

  52 、 (单选题) 计算机舞弊包括计算机系统的舞弊和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的舞弊。前者是以计算机及相应设备、程序和数据为对象,通过故意掩盖真相、制造假象或以其他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物或以不正当目的而实施的任何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后者是利用计算机作为实现舞弊的基本工具,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进行舞弊。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计算机舞弊的是:

  A.超市收银员小李在顾客购买商品时,故意不扫条形码,不将商品销售信息录入电脑,而是只接收取现金,据为己有

  B.卢某是公司的会计,在电脑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后,又采用虚增材料成本的方式篡改电脑上的会计记录,形成新的记账凭证和账簿,以此牟利

  C.某电商程序员在销售系统后台植入木马,每天从每位消费者账户中多扣一分钱,并自动转入自己的账户

  D.研究生小王做的课题是调查老年人的商品消费习惯,小王设计了在线问卷,把链接发给同学,让同学们填写问卷,并用收集的数据撰写论文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关键信息如下:

  (1)计算机系统的舞弊:以计算机及相应设备,程序和数据为对象,通过故意掩盖真相、制造假象、或以其他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物或以不正当目的而实施的任何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

  (2)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的舞弊:利用计算机作为实现舞弊的基本工具,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进行舞弊。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李故意不将商品录入电脑,符合“故意掩盖真相”,将现金据为己有,符合“以不正当目的而实施的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属于“计算机系统的舞弊”,符合定义;

  B项:虚增材料成本,篡改电脑上的会计记录,符合“制造假象”,以此牟利,符合“以不正当目的而实施的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属于“计算机系统的舞弊”,符合定义;

  C项:在程序后台植入木马,符合“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进行舞弊”,从消费者账户多扣一分钱,转入自己账户,符合掠取他人财物的“舞弊”行为,属于“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的舞弊”,符合定义;

  D项:小王通过在线问卷收集数据撰写论文,未体现“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也不属于“舞弊”,不符合定义。

  53 、 (单选题) 量效关系是指药理效应的强弱与药物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效价强度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最小有效量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最大效应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效应增强到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最大效应相同的两种药物,其效价强度可能不同

  B.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效应量之间

  C.一般而言,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临床选择效价强度小的药物更好

  D.量效的函数关系,可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来表示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关键信息如下:

  (1)量效关系:药理效应的强弱与药物剂量大小和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

  (2)效价强度: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3)最小有效量: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

  (4)最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效应增强到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效价强度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最大效应是能达到的最大效应强度,两个概念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两种药物能达到的最大效应可能相同,但相同剂量下二者的药效可能不同,判断正确;

  B项:最小有效量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最大效应是效应能达到的最大效应强度,临床上若低于最小有效量,则药物不起作用,若高于最大效应量,超出的剂量或浓度,也不能再增强药物效应,造成药物的浪费,因此有效剂量范围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效应量之间,判断正确;

  C项:效价强度说明所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临床上需根据情况选择效价强度不同的药物,而不是效价强度小的药物更好,判断错误;

  D项:效应强度为纵坐标,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可以绘制量效曲线,判断正确。

  54 、 (单选题) 整理权是著作权的一种,是著作权人允许对其在保护期内的作品或材料进行整理的权利。整理人应当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在整理过程中,整理作品应符合原作的思想,文字表述体现原作的风格。由于整理人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因而对于整理后所形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未经李某同意将其短篇小说汇总整理并出版,出版后将一半所得给了李某,王某行使了整理权

  B.张某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清史稿,并进行了修订,后张某将自己的整理稿上传到网上,张某行使了整理权并享有著作权

  C.赵某经夏某许可将其小说改编成剧本,但夏某认为剧本改动过大,与原文背离,赵某由于享有著作权可以继续出版

  D.李某经导师郑某同意,整理郑某有关文艺批评方面的论著,完成后进行出版,李某获得了该出版物的著作权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②整理作品应符合原作的思想,文字表述体现原作的风格;

  ③对整理后所形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权。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未经李某同意,不符合“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不符合定义;

  B项:张某利用业余时间查阅清史稿,没有体现“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不符合定义;

  C项:夏某认为剧本改动过大,与原文背离,未体现“整理作品应符合原作的思想,文字表述体现原作的风格”,不符合定义;

  D项:李某经导师郑某同意,体现了“整理人应取得原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完成后进行出版,获得著作权,符合“对整理后所形成的作品享有著作权”,符合定义。

  55 、 (单选题)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信息的策略;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策略;组织策略是将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策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运用了组织策略的是:

  A.赵明在睡前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重温一遍,以加深印象

  B.杨杰查阅文献后写成文献综述,总结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C.李亮对新学的法语知识进行整理,并与其精通的英语语法知识进行对照

  D.刘昊曾经学习过计算机C语言,现在学习C++语言感觉得心应手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组织策略”,关键信息如下:

  ①将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

  ②形成知识构造的更高水平的策略。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在睡前将一天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重温一遍,不符合“将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不符合定义;

  B项:查阅文献后写成文献综述,体现了“将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总结现有研究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体现了“形成知识构造的更高水平的策略”,符合定义;

  C项:对新学的法语知识进行整理,并与其精通的英语语法知识进行对照,未体现“将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不符合定义;

  D项:现在学习C++语言感觉得心应手,未体现“将经过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不符合定义。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