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1日安徽省考面试题答案解析(非乡镇岗)
1、习近平总书记说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请问心言行之间的关系?
【参考解析】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一个人,一个集体,还是一个国家,都必须要讲规矩守纪律。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就是对于讲规矩守纪律的最好解读,也是对我们行为的一种具体指导。内心有所畏惧,说话时才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在行为上才能知道轻重。只有对这句话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才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讲规矩的人,从而建立起一个有纪律的集体,让我们的国家有序的强大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说的是只有在内心中存有敬畏,做事情的时候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日常行为上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一种先后递进的关系。概括起来就六个字:讲规矩守纪律。只有个人遵守规矩了,社会风气才会和谐.安定,社会风气和谐安定了,国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必须要讲规矩守纪律,时时刻刻以法律和道德约束自己,不要觉得规矩是对自己的一种制约,而是要认识到规矩是一种保护和责任。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从而构建起一个团结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真真正正的实现美丽中国梦。
当今社会,总会有一些人只顾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视规矩如无物。“中国式过马路”,“酒驾醉驾”,“随意插队”,“乱丢垃圾”,有一些是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还有一些则是赤裸裸的无视法律法规,这当中体现的是少部分国民的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这些不守规矩的行为会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进一步的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生活幸福。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规矩的行为和现象越来越多,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守规矩讲纪律的人。
规矩的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要做到努力充实自己,只要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和发展,心就有所畏,敬畏法律,言就有所戒,三思而后行,行就有所止,不至于行差踏错。人人都讲规矩守纪律,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团结美好,国家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思路总结】
2、有一个采石矿开采许可证尚未到期,但是县政府说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理念,打算提前关闭,作为县政府工作人员,你怎么实施?
【参考解析】
各位考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生态环保理念,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思想指导。对于题干中采石矿许可证未到期,但是又要贯彻这一理念的局面,如果处置不当,即不能落实好这一政策、理念,也会损害企业利益,影响重大,所以要慎重处理,具体如下:
第一,了解县政府打算贯彻这一理念的计划和相关政策,是打算直接关停采石矿企业,还是有后续对企业的补偿、扶持政策等,以及如果没有相关政府,那是否有后续如何安置企业的办法,为后续与企业沟通提供抓手。
第二,与采石矿负责人取得联系,一方面和负责人说明县政府贯彻生态环保理念的工作计划和相关后续政策,并说明打算提前关闭采石矿的行政法令,提取负责人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也要询问清楚开采许可证到期时间,为制定实施工作方案提供时间参考。在沟通的过程中,要说明停止开采的原因,如一方面是贯彻生态环保理念,另一方面是因为开采工作已经对当地的土壤、水质、植被、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影响,如果不及时关闭,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希望企业负责人能理解政府政策的初衷,以此获得企业的理解和配合。同时也要对企业相关损失表示政府的歉意,并说明后续补偿办法,如根据采石矿自许可证下来后直到现在的资金投入数额,设备耗损情况,土地平整所花费用等进行了解和记录,然后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商讨补偿办法,承诺一定会维护好企业的利益,给他们一个满意的处理结果。
第三,在与负责人沟通后,把沟通内容和负责人诉求、建议带回单位汇报领导,建议领导召开座谈会讨论具体补偿办法和安置措施。如邀请企业负责人,单位领导以及相关环境保护专家,来研究采石矿目前的生产产值、营业额,成本投入数额等和政府补偿法律规定之间的差异,然后制定出具体的补偿办法,并报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后,下达给政府补偿处理机构和企业,在与企业达成共识后具体实施改方案,保证关闭采石矿工作顺利开展,生态环保理念顺利贯彻落实。
在关闭工作结合后,也要继续关注当地的生态修复工作,推进生态修复方案的实施进度,确保生态环保理念落实有实效。
各位考官,最后我想说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理念,落实好这一理念,是造福一方的大善事,但是也要顾及到企业发展利益,维护好地方经济发展基础,才能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心结合。
【思路总结】
3、有村民反映餐饮企业有食品安全问题,你带队去检查,在执法过程中企业负责人不配合,为了拖延时间隐藏、销毁证据,就谎称你跟他有矛盾,要求你回避,你该怎么办?
【参考解析】
各位考官,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事关群众生命安全,我有责任做好这次食品安全执法工作,回应群众诉求,维护好群众利益,具体我会这样做:
第一,和企业负责人深入沟通。一方面对他不配合的初衷表示理解,是为了不想损害餐饮企业声誉,维护自身发展利益,所以才出现不配合,隐藏、销毁证据的行为,但是,另一方面也要和他说明作为企业负责人有责任和义务支持、配合政府的执法检查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执法,希望企业负责人能够冷静下来,不做出不当行为。
第二,和企业负责人说明我们的执法目的和劝说。一方面说明是因为有村民反映其餐饮企业有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才来调查了解情况,并不是针对他。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现在的行为已经构成了阻碍执法,不仅会进一步说明企业确实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会因此受到处罚,如停业整顿,吊销执照等,而他个人的隐藏、销毁证据已经构成违法,希望他能正视问题,并积极配合,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对于他谎称我和他有矛盾,要求我回避的问题,我会说明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原则就是负责执法检查,同时做到执法的公平性和合法性,不会出现故意处罚、过激处罚的行为,也不能随意回避工作,而出现失职的情况,希望他正式这个问题,如果他有什么疑虑,我也会强调我们执法过程中都是全程打开执法记录仪,对我们的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也欢迎他参与执法监督中,有问题可以进行反馈,我也会表示愿意接受他和其他群众的监督。为了进一步体现柔性执法,以便让他配合执法检查,我也会列举一些其他餐饮企业配合执法的案例和后续影响,如配合执法的企业不但声誉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能借此为自身企业做好宣传工作,是一举二得的机会,让他认识到配合执法的利弊。若他任然不愿配合执法,那我也会说明将会和同事一起根据法律规定实行强制措施,以保证执法工作的进行。当然我也相信这位企业负责人能听取我们的劝说,配合执法工作。
第三,开展具体执法工作。在检查中仔细观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根据问题的多少,严重性出具相关执法文书,对发现的问题责令其整改,并让负责人在执法文书上签字确认。
最后,在此次执法结束后,我也会关注后续整改情况,严格落实好执法要求,确定企业能依法依规经营,保障好村民的饮食安全。
【思路总结】
4、有人说法不容情,有人说法亦容情,请问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对于题干中提到的"法不容情"与"法亦容情"这两种观点,乍听起来,两者是相互矛盾,但如果仔细分析的话,不难发现这两者是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法"与"情"关系的总结,其关键点在于两者中的"情"不是同一概念,分别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法不容情"的"情"指的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私情",它侧重于执法层面,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我们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因为受到个人感情的影响,更不能被违法利益所驱使,一定要杜绝徇私舞弊现象的出现。包拯是中国著名的清官之一,包公"铡美"、包公"斩侄"这些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虽然这些故事没有历史依据,只能算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艺术再加工和塑造,但这也体现出古代人民对于执法人员能够秉公执法的一种美好期许,反映了民众对"法不容情"的朴素认知。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司法实践中,徇私舞弊的现象确实时有发生,所以强调"法不容情"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法亦容情"的"情"指的是以群众合法利益和合理需求为指向的"世俗人情",侧重于立法层面但又不排斥运用,因此法律必须要满足人们的正当情感诉求,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比如从立法角度看我们会秉持着保护相关人员不因严格执法而损害亲情这一基本原则;吸取古代"亲亲相隐不为罪"的合理诉求,免除部分被告人作为亲属的作证义务;保障胜诉方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让败诉方的合法权益不因败诉而受到影响。这些在立法和执法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充分考虑到人民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很好的体现了"法亦容情"这一特点。
无论是警官、法官、还是检察官,他们是一个正常人的同时也是一个光荣的执法人员。作为正常人,有自己的家庭和社交圈,有着与生俱来的亲情和不可避免的友情。但是作为执法人员,我们又要代表党和国家无私正确的行使我们的执法权。当法律与私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发生冲突时,只有对"情"有着清楚的认知,知道什么"情"要坚决杜绝,什么"情"要适当考虑,把握住"法不容情"和"法亦容情"的辩证关系,才能不负于使命,无愧于人民。
【思路总结】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查看2021安徽省考非乡镇热点预测暨试题解析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