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安徽省考申论热点:食品安全决不能被"掉包"
【热点背景】
近日,家住湖北武汉的王先生反映称,自己通过饿了么平台,在一家餐厅点了7道菜,没想到送到后却发现,只有1道菜出自下单的商家,其他菜都是配送员私下拼凑出来的。22日下午,饿了么向记者回应称,平台已联系消费者提供先行赔付,已停止涉事配送员的服务资格,并联动商家向相关部门举报。外卖“调包”是配送员的个人行为,还是与某些商家相互配合?平台又如何堵住监管漏洞?
“我吃的外卖可能不是我点的。”不仅如此,“我收到的菜品单也可能是假冒的。”这样一起看似偶然的“掉包”事件却让人细思极恐:这到底是不是个人个案?这背后有没有隐藏“造假一条龙”灰色产业链?还有多少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曾有过类似遭遇?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外卖平台及时介入、一查到底,给消费者一个交代、一个安心。
【观点聚焦】
在整个事件中,食品配送平台可能完全不知道,但是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表明,平台监管存在漏洞,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而且不利于商家和外卖平台的声誉。
人们关注“骑手跑腿买7道菜仅1道是正品”一事,关心的主要还是食品安全。饭菜被“掉包”,原本正规的饭店可能变成了苍蝇小馆,原本营养健康的食品可能变成了问题食品,怎能让人不担心。而要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平台方要尽快查缺补漏、消除隐患,商家也要做好“防伪”措施,以防“未病”的态度和设计让“李鬼”无可乘之机。这样的“防患于未然”无论对餐饮企业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食品安全无小事,消费安全无小事。决不能再让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被“假冒”“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