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10 、中国古代国防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国防建设思想。
A.寓兵于农
B.崇尚武德
C.屯兵于地
D.不战而胜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防常识知识。
第二步,“寓兵于农”出自《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意思是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体现国防建设思想。A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要点:B项:武德,专指以武的行为特征、以仁义为准则的修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操守准则。......武者,止戈也。中国古代师父传艺前都会指着武字对弟子讲解...武也止戈也,也就是说学武之人拿起兵器之前应该先学会放下兵器。弟子应先通过打杂来锻炼心性,心性稳定后才能正式习武。崇尚武德指习武术之人的言行举止和操守准则要严格的去遵守。没有体现国防建设思想。B项错误,排除。C项:“屯兵于地”指军队屯田垦荒,是一种没有体现国防建设思想。C项错误,排除。D项:“不战而胜”出自《孙子兵法》。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孙子认为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是一种战争谋略而并非国防建设思想。D项错误,排除。
以上是军队文职公共科目试题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军队文职真题,公共科目真题,试题答案,请继续查看2021军队文职试题估分(公共科目)试题题库或最新军队文职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