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

首页 > 问答 > 教师

教资考试幼儿的想象力是如何发展的

教师考编网 | 2021-09-29 23:15

收藏

教资考试幼儿的想象力是如何发展的

  

  发展特点:

  1岁半至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通过动作和语言表现出来;

  3—4岁之间的儿童,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想象内容零碎,无意义联系,内容贫乏,数量少而单调;

  4—5岁之间的儿童,想象以无意性为主,出现了有意成分。想象的目的计划非常简单,想象的内容较以前丰富,但仍比较零碎;

  5—6岁之间的儿童,想象的有意性想当明显,想象内容进一步丰富,有情节、想象内容新颖性程度增加、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发展过程:

  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无意想象又具有以下特征: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从内容上可以将想象分为4种类型:经验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拟人化想象。

  幼儿想象具有极大的夸张性,表现在:①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幼儿的想象常常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②混淆假想与真实。

  关于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