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行测

首页 > 试题资料 > 公务员行测

我国一直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在长期不懈的治理之下,陕西榆林以

华图国考题库 | 2021-12-02 09:56

收藏

  题型:单选题(分值:1)

  17 、我国一直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在长期不懈的治理之下,陕西榆林以北的毛乌素沙漠正在消失。关于毛乌素沙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乌素沙漠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B.治理之前毛乌素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C.治理毛乌素沙漠适合种植各种耐酸性植物

  D.毛乌素沙漠在“三北”防护林体系范围之外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第二步,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毛乌素沙漠面积约4.22万平方公里。沙区年均温6.0-8.5℃,1月均温-9.5-12℃,7月均温22-24℃,年降水量250-440毫米,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项正确,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要点:B项:中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新疆四个地区界内: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和田,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故被称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65万平方千米),流沙面积世界第一。治理之前毛乌素沙漠并不是我国最大的沙漠,B项错误。

  C项:毛乌素沙区处于几个自然地带的交接地段,植被和土壤反映出过渡性特点。除向西北过渡为棕钙土半荒漠地带外,向西南到盐池一带过渡为灰钙土半荒漠地带,向东南过渡为黄土高原暖温带灰褐土森林草原地带。沙漠植物治理应在沙漠地区播种沙生植物,以阻止沙漠扩张及改善沙漠土地。治理沙漠最适合种植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植物,一般是在沙丘迎风坡上种植低矮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固住松散的沙粒,在背风坡的低洼地上种植高大的树木,阻止沙丘移动。或者在沙漠边缘地带造防风林,以削弱沙漠地区的风力,阻止沙漠扩张。防风林的效果与林带的高度有关,树木越高大防风效果越好。C项中“耐酸性”的说法错误。

  D项:“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三期工程于1996年启动,奋斗目标是在造林4万平方公里,到20世纪末,在东北西部到内蒙东部、京津与河北北部、黄土高原、新疆绿洲等地区建成了一批不同等级的区域性防护体系,使三北地区环境质量有很大改善。提出到2000年,在东北西部和内蒙古东部、京津和河北北部、黄土高原、毛乌素沙地、新疆绿洲等地建成一批规模不等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毛乌素沙漠在“三北”防护林体系范围之内,D项错误。

  来源: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行政执法类)

国考试题

  以上是2022国考行测(行政执法类)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国考,行测,请继续查看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行政执法类)试题题库或最新国考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