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其中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第二,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不平衡性带来的教育启示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而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根据顺序性的规律,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综上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而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关键期,故本题说法错误。
2.小班的幼儿能分清白天、黑夜,到了大班他们才学会了看整点、半点、日历,说明人的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别差异性是指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与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表现为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题干描述的是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不同的表现,说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体现了阶段性的特点,故本题说法错误。
3.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小动作向大动作发展的规律。( )
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儿童的神经系统通过协调控制身体有关部位的骨骼、肌肉以及关节,使全身以及局部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不断改善,从而使动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全身性粗大动作和局部精细动作两方面。遵循的一般顺序规律是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从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成熟、环境与自身活动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题干中描述“儿童动作的发展遵循从小动作向大动作发展”,故本题说法错误。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 B.是决定人的发展的终级条件
C.其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D.其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故ACD所述都属于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需要在后天的教育和环境作用下学习复杂的文化科学技术,因此人的发展不仅受到遗传影响,还需要与环境与教育产生相互作用,故遗传是影响人发展的条件之一,不是最终条件,B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
选项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是指从上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生理的前提,因此A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有一定的影响,如有的人在天资禀赋的某些方面比一般人要优异,因此C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D,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渐进的成熟过程,发展过程中受到生理影响呈现出不同年龄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阶段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生理成熟水平的制约,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此题答案选择B。
3.小王同学上初中后,身高迅速增长,爸爸甚至需仰头才能和他说话,但小王的很多思想和行为依然孩子气十足。这种现象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个别差异性 B.不均衡性 C.顺序性 D.阶段性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选项A,个别差异性是指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发展速度与高度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选项B,不平衡性是指人的发展并不总是匀速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选项C,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向发展。
选项D,阶段性是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题干中小王同学在身高方面发展很快,但是在思想和行为上还处于比较幼稚的状态,体现了不同的方面发展速度不同,属于不均衡性的特点。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
4.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以上说法体现了(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交互作用论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选项A,遗传决定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所起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但却不能改变和决定人的发展。
选项B,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等。环境决定论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
选项C,教育决定论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人之所以千差万别,是由于教育之故。
选项D,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在个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中进行的,行为受到人与环境的共同影响。
题干中古文的意思是“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这句话强调身边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体现的是环境决定论。故本题选择B选项。
三、多项选择题
下列表述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特征的有( )。
A.道德判断的发展,从自律到他律 B.思维发展从动作到形象再到抽象
C.记忆发展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 D.言语发展从独自语向对话发展
E.学习兴趣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
【答案】BC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心理发展顺序的表现为: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从动机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幼儿的言语发展从对话语到独自语发展。
选项A,根据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应该是由他律到自律,故A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B,个体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观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故B选项体现心理发展的顺序性,说法正确。
选项C,个体的记忆发展是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体现了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故C选项说法正确。
选项D,个体的言语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故D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E,个体的学习兴趣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体现了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故E选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BCE体现了心理发展的顺序性,故本题选BCE。
三、总结分析
从上述试题汇总可以看出,近3年来一共8次考查,其中主要在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考查较多,需要大家重点把握。整体上还是以理解为主进行,因此在备考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进行记忆。
以上便是教育与人的发展在四川历年试题的总结,在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过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结合以上的试题来对本知识点进行熟练地把握。
最后,再次希望能对各位考生的备考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