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行测

首页 > 试题资料 > 公务员行测

司马光出身贫寒;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

华图公务员题库 | 2022-05-29 01:58

收藏

  题型:单选题(分值:1)

  89 、司马光出身贫寒;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与题干中所使用的论证方法最相似的是:

  A.基本功对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B.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

  C.左丘失明,阙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做也

  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由此可见,没有苦痛的挣扎,便不会有成功的喜悦

  答案:D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论证方法最相似”,确定为平行结构。

  第二步,分析题干推理形式。

  司马光、宋濂、高尔基这些名人都是由贫困而变成功,以这些个例说明了贫穷也是一笔财富,属于从个体推到整体的论证方式。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拿笔杆子的人需要常练习”,以及“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都在强调练习的重要性,没有从个体推到整体的推理过程,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B项:由“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从而推出搞文字的也需要常写,属于从个体推到个体的推理形式,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C项: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说明多个个体都是因为感情有郁结不解之处,不能实现其理想,便退而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但没有总结性的从个体推理到整体的过程,与题干推理形式不同,排除;

  D项:文王被拘禁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以这些个例说明了没有痛苦的挣扎便没有成功的喜悦,属于从个体推到整体,与题干推理形式相同,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要点: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平行结构 ?

  来源:2015年0926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卷)

公务员试题

  以上是2015吉林公务员行测真题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吉林公务员真题,吉林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请继续查看2015年0926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甲卷)试题题库或最新公务员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