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公务员行测

首页 > 试题资料 > 公务员行测

过去有人认为,犯罪是因为罪犯心理不健全或对社会感到疏离等原因

华图公务员题库 | 2022-05-29 13:16

收藏

  题型:单选题(分值:1)

  26 、过去有人认为,犯罪是因为罪犯心理不健全或对社会感到疏离等原因而从事犯罪行为,因此不能凭借惩罚来阻止犯罪。不过,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多数罪犯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理性选择。这种分析方法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司法审判都形成了相当程度的影响。现在,如果法官和立法者对罪犯采取宽松的态度,就会引起民众强烈不满。由此可见,很多人也开始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诠释犯罪行为了。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大多数罪犯都是理性的

  B.心理性或社会性因素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C.微观经济学改变了很多人对犯罪的看法

  D.用微观经济学诠释犯罪行为更为科学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援引过去人们对犯罪行为的看法,然后通过“不过”引出“从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罪犯”,最后通过“由此可见”得出结论。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一句,主要强调的是“很多人也开始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诠释犯罪行为”。文段主体为“微观经济学”。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要点:A项和B项:没有提到文段论述的主体“微观经济学”。D项:“更为科学”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只是说“人们开始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诠释罪犯”,并未进行比较。

  来源:2008年1230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公务员试题

  以上是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浙江公务员考试,公务员行测真题,浙江公务员真题,请继续查看2008年1230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试题题库或最新公务员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