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职业能力测试

首页 > 试题资料 > 职业能力测试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

华图事业单位题库 | 2022-05-31 04:38

收藏

  题型:单选题(分值:1)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数据泄露等新风险。法律人多主张积极立法、控制新风险。对于恶意利用技术的电信诈骗、网络色情、P2P 非法集资等黑灰产业,各国都在严厉打击,我国也在不断出台新的法律以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在通过立法控制新风险之前,立法机关也应重视法律干预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为创新企业减轻制度负担,避免敏感型立法过度干预产业革命。

  首先,信息技术的风险不能被夸大。互联网、人工智能大大降低了社会风险。一方面,新产业风险的危害性后果低于传统领域。例如,同样是财产犯罪,工业时代的主要方式是入户盗窃、街头抢劫,谋财常常害命。而网络时代的财产犯罪,主要是通过窃取个人数据实施网络诈骗,其危害往往限于经济损失。①另一方面,新技术产生风险的同时会消除传统风险,提升人类社会的安全性。例如,自动驾驶有风险,但与人工驾驶相比,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将让醉酒驾车、闯红灯、超速驾驶等交通事故的概率基本归零。同样,人工智能会带来机器杀人的风险,但同时也将大幅度降低人类在高危行业与高风险行动中的死亡率。

  其次,对新产业,法律适度的不作为也是作为。②如果对新产业风险过于敏感,积极干预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数字经济也就不会有今天的规模。

  法律不能跑在产业发展之前预设屏障,任何新产业都会带来新风险,法律在防范技术风险的同时不能过度干预产业发展,切不可产业未动,法律先行,例如在人工智能产业还在萌芽之时,法律人已经在讨论防范“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等危险。事实上,汽车、电脑都是有特定功能的机器人,机器的某一项能力超越人并不可怕,人类的运算能力被电脑代替,但人类马上会开发出新能力——设计运算,与动物不同,人类有强大的进化与改变能力,在传统能力被机器超越后,人类就会不断开发出机器没有的新能力。认识到这一点后,立法者就不必担忧“防止AI控制人类”等伪命题,更不能超越产业发展的现状预设禁区从而阻碍技术发展。面对新领域,相关部门应当确立“技术没有原罪、创新没有边界”的理念,加快推进5G、区块链、AI等新兴技术应用的速度,催生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企业。法律应当制裁滥用原子弹的人。而不是禁止发明原子弹的技术。③

  最后,立法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而非限制产业创新,随着“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34.8%,大量立法的趋势不可改变。④但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旱期,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促发展、保创新。一方面,立法的目的是消除民间创新的禁区。2018年,美国特斯拉公司发射重型火箭并开展了探索火星的项目。作为民营企业,这会不会构成非法经营罪?站在国际竞争的高度,所有与高科技相关的产业都不应该有制度限制。立法应当实现公私企业同等享受政策优势和金融扶持,逐渐放开垄断领域,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航天、通信、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立法不能“正确但无用”。例如,2018年生效的欧盟GDPR,严格保护个人信息、强化企业责任,虽然起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效果、实现了政治正确与道德正当,但严重限制了欧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世界前20大互联网公司无一是欧洲公司就是证明。96 、作者比较工业时代与网络时代的犯罪特点意在限调:

  A.随着技术进步,犯罪手段更加丰富

  B.工业时代犯罪的危险性更高

  C.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风险不宜高估

  D.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不可预知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定位原文。作者比较工业时代与网络时代的犯罪特点出现在文章第二段,比较工业时代与网络时代的犯罪特点是属于举例论证的内容,其目的是证明第二段的主要观点。第二段为“总—分”结构,主旨句为首句,强调信息技术的风险不能被夸大。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因此,选择C选项。

  要点:A项、B项和D项:均偏离第二段的主旨内容。文段出处:参考网《让法律成数字经济发展动力》

  来源:2021年5月22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试题试卷

事业单位试题

  以上是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试题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试题估分,请继续查看2021年5月22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试题试卷试题题库或最新事业单位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