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手入门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 新手入门

【国家公务员局】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已经确定

未知 | 2022-12-16 13:52

收藏

   【国家公务员局】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已经确定 由考试快讯提供,以及提供2023国家国考考试时间考试信息。更多关于 【国家公务员局】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已经确定 ,国考笔试,国家公务员笔试,国考笔试时间快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局】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已经确定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已确定!华图教育同步更新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等相关考试资讯,希望能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时间https://ah.huatu.com/zt/gkksgg/

  一、笔试时间安排

  公共科目笔试:

  2023年1月8日上午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3年1月8日下午14:00—17:00 申论

  专业科目笔试:

  2023年1月7日下午14:00—16:00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专业科目笔试

  二、重新选择(确认)考试地点

  为便利报考者参考、减少人员流动,请已完成报名确认并缴费的报考者,于2022年12月19日0:00至12月21日24: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l2023),进入“考生考务入口”栏目,对考试地点进行重新选择(确认),根据个人情况就近就便参加考试;放弃参加本次笔试的,可于2022年12月19日0:00至12月21日24:00期间,在线提交退费申请(方法同上),经审核后退返已缴纳的考试费用。

  未在规定时间内对考试地点进行重新选择(确认)或者提交退费申请的,视为在初始选择的考试地点参加考试。

  三、打印准考证

  报考者可于2023年1月3日0:00至1月8日15:00期间,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打印准考证。

  笔试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1.必须带齐准考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方可进入考场。进入考场时要服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2.监考人员将在考前20分钟左右宣读有关的考试注意事项,建议考生提前到达考场。

  3.参加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时,考生须按要求将题本上的条形码贴到答题卡相应位置,否则,该科目考试成绩为零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律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申论一律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作答。报考人员自备橡皮、2B铅笔、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

  4.严禁将手机、计算器等各种电子、通信、计算、存储或其它有关设备带至座位,否则将按《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5.考试开始30分钟后,不得入场;考试期间,不得提前退场。

  6.不能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等带出考场,不能损毁试卷、答题卡,否则按有关规定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

  7.不能在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不能在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否则按有关规定取消该科目考试成绩。

  8.必须遵守考场规则,报考人员有义务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考试试卷和答题信息、不被他人抄袭。若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将按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若有答卷雷同,双方均取消考试成绩。

  与往年不同,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考点安排做了更详细的划分,每个省有多个地区作为国考考点,请报考人员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网课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图书

  以上是『国家国考考试时间』 【国家公务员局】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已经确定 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国考笔试,国家公务员笔试,国考笔试时间,快讯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国考考试网,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国家公务员局】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时间已经确定 相关考试试题:

  

不识菖蒲、艾条模样,不知节日背后的文化意蕴,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将端午这一拥有2500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简单与“粽子节”画上等号。绵延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究竟是“精神坐标”的传承形式,还是“吃”文化的代名词?
犹记得古人看书之前,必要“沐浴更衣”的习俗,对待端午佳节,对待上桌的美食粽子,我们虽然不必要沐浴焚香,但是却应该记得这个节日起码的起源。而现实情况是,尽管借助于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人们对于端午节的认识更加广泛和多元,但是谈到节日如何过、怎样过,大多数人还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仪式感”的缺失,让很多青年人,正在逐渐失去对于端午节的兴趣。

83 、问题:其实所谓的“仪式感”就是形式,就是包裹在传统节日里的形式和环节。通过这样的“仪式感”来增强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请结合材料,围绕“仪式感”的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Q
  【解析】:

传统文化节日传承需要点“仪式感”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文化发展也更加多元化。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端午节变成了“粽子节”,中秋节成了“月饼节”,过年也就是为了包一顿饺子……这些“吃货节”的背后隐含着太多的无奈,体现出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隐忧:这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更是一种传承危机。也许平淡的节日里需要加一点调料,让传统文化节日多几分“仪式感”。
“仪式感”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灿烂的的文化自是不可言说。每个传统节日都与相应的文化传承习俗或者所谓的仪式。这些民间约定俗成的民俗活动成了某些特定的仪式,在这些仪式中,我们更能品味传统文化的味道,进而助力文化的传承。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彰显的是爱国为民的优良美德;中秋在于图一个举家团圆,共赏一路明月的好彩头;新年在于取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之意,在赛龙舟,上月,吃团圆饭等一系列仪式中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仪式中弘扬传统文化。
“仪式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力保障。中国的文化讲究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这也给很多外来文化可乘之机,人们越发崇洋媚外,圣诞节平安夜在中国大行其道,互赠苹果扮圣诞老人等西方仪式俯拾即是。虽然文化传播与交流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但也应该警惕文化自卑。盲目追求洋节的背后固然存在一定的猎奇心理,根本是还是由于对本土文化认同度不够,缺少对于本土文化的自信。文化的自信是一种精神上对本国文化的自我认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精气神中,体现在国家与民族的凝聚力上。增加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进文化的交流和共享,通过文化的共享,诸多文化资源走出封闭状态,以一种积极、开放、亲民的姿态融入百姓生活,接受公众观赏。在传统文化的仪式感中民众才能真正的体悟到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到我们文化的思想内涵、精神底蕴,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保持传统文化节日传承的“仪式感”,应注重精神内核的挖掘。中华文化,历经千年,自有其过人之处,远非大众眼中的那般肤浅。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一些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到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然而没有了精神内核的节日仪式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七夕节讲一下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讲讲乞巧节的由来,会看到古代对年轻人的美好期待,中秋节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讲中国人的飞天梦,会看到古人对于未知的探寻,看到古人的义利观……每个节日都有它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文化传承的真正价值所在。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其仪式更要挖掘其内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让文化传承的“仪式”深入人心,让文化如水,浸润心田,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书卷里的中国”,“节日里的中国”。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