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支一扶每日一练(2023.2.17)
1. 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这一拐点被称为:
A.碳循环
B.低碳化
C.碳中和
D.碳达峰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A项排除。
B项:低碳化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B项排除。
C项: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C项排除。
2. 对于我国古代地理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B.“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C.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D.“山东”的含义自古至今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这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设置了山东东、西二路,山东才真正成为政区名称。明代初期设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古人以左为东,故又称山东为“山左”。故“山东”的含义发生过变化。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江表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从中原地区看,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A项排除。
B项: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泛指中原地区。中国有“华夏”“中华”“中夏”“中原”“诸夏”“诸华”“神州”“九州”“海内”等代称。B项排除。
C项: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是因为两地受到太阳辐射影响不同。水南为阴,水北为阳,是因为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南岸比北岸更湿润。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南坡为阳坡,南面能够得到更多的太阳辐射,获取更多的热量。因此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而同时河流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在流动时会向右岸偏移,而中国大部分河流都是东西流向,河南岸(右岸)容易受到河水某寤鳌⑶质矗纬赡鲜备傻那樾巍R虼怂蔽簟⑺衔酢项排除。
3.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光是一种电磁波
B.光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C.光是由物质中的原子产生的
D.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光是从物质的原子中发射出来的,其本质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299792458≈3×10?m/s,在空气中的速度要慢些。在折射率更大的介质中,譬如在水中或玻璃中,传播速度还要慢些。故B项“光在真空中无法传播”说法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4. “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一千多万公顷,不仅筑起了生态屏障,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下列选项中,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正确的有几项:
①牧民为获取眼前利益,挖采中草药
②过度放牧,草地地表过度践踏
③全球变暖、降水减少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
A.4项
B.3项
C.2项
D.1项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土地沙化,是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黏粒)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其成因包含:①气候变化。气候变暖、降水减少会加剧沙化;②开荒;③滥挖滥伐;④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
①项:近些年来,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西北地区大规模滥挖发菜、干草和麻黄等野生中药材的事件时有发生,中药草的滥挖容易造成土地沙化。①项正确,当选。
②项:西北地区超载过牧日趋严重,过渡放牧造成了对草地地表的过度践踏,草原地表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经风吹蚀,大量出现风蚀缺口,牲畜放牧越多的草地,土壤裸露的也越多,形成的荒漠化面积也越大。②项正确,当选。
③项:有关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最突出的特征是温度的显著升高,我国沙化土地集中分布的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的地带。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该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化。③项正确,当选。
④项:西部地区农业灌溉比重大,农业、林业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导致水资源需求量增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特别是造成下游地区水资源匮乏。加之该区对地下水的持续超采利用,导致西部地区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地沙化加重。④项正确,当选。
故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正确的有4项.
因此,选择A选项。
5. 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法拉第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
A.半导体现象
B.欧姆定律
C.伏安法
D.安倍定则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法拉第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该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伏安法是一种电化学式分析方法,根据指示电极电位与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之间的关系,而获得分析结果。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测量电阻的方法。因为是用电压除以电流,所以叫伏安法。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安培定则由安德烈·玛丽·安培提出,他也因此被麦克斯韦誉为“电学中的牛顿”。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