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每日一练
一、单选题
1.下面哪组成语是与同一个历史人物有关的:
A.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四面楚歌
B. 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
C. 初出茅庐、鞠躬尽瘁、才高八斗
D. 单刀赴会、宝刀不老、精忠报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B项:“草木皆兵”“投鞭断流”“风声鹤唳”都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均与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有关,淝水之战为前秦和东晋的战争,苻坚率领骑兵南下,夸耀己方实力强盛,足以“投鞭断流”,淝水之战失败后,苻坚仓皇逃窜,在八公山上把山上晃动的草木当成了敌军,把风吹、鹤鸣的声音当成了追兵的喊杀声。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与秦末韩信有关。“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与秦末项羽有关。A项错误。
C项:“初出茅庐”、“鞠躬尽瘁”出自《三国演义》,与三国时期诸葛亮有关。“才高八斗”出自《释常谈·斗之才》,是南朝谢灵运夸奖曹植的典故。C项错误。
D项:“单刀赴会”出自《三国演义》,与三国时期关羽有关。“宝刀不老”出自《三国演义》,与三国时期黄忠有关,“精忠报国”出自《宋史·岳飞传》,与南宋岳飞有关。D项错误。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战国四君子: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B. 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C. 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D. 五经:《诗》《书》《礼》《易》《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四书五经详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D项:《乐》不属于五经。《乐经》是《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乐经》已亡于焚书坑儒中的秦火。“移风易俗”是儒家论乐的核心观点,除此之外,儒家论乐还重性情,还有纯乐理等内容。D项说法错误,但与题意相符,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A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B项: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指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B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八卦是一套用四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C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3.《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其内容是:
A. 皇帝亲自春耕
B. 昭君出塞
C. 将士出征
D. 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阎立本的《步辇图》以641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婚的事件为背景,选择了唐太宗在众侍女的簇拥下端坐在步辇车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的场面加以绘画,记录下了这个历史性的情节。
因此,选择D选项。
4.中医诊病的手段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也被称为“四诊法”,其创始人是: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孙思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A项: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古称“诊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它自创立以来,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在医学方面的贡献是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C项:张仲景在医学方面的贡献是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的贡献是著作《千金方》。
5.佛教是外来宗教,自传入中国就开始中国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不能体现佛教文化的影响的是:
A. 洛阳白马寺、敦煌莫高窟的修建
B. 莲花、宝相花广泛应用予陶瓷和服饰等物品的装饰上
C. 成语“返老还童、脱胎换骨”
D. 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C项:返老还童,指扭转衰老,恢复童年。常用以形容老年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精力异常旺盛。道教指却老术,也用作祝颂之词,出自《急就篇》。
脱胎换骨,意思是道教徒认为人在苦修得道之后,就能脱下胎,换上骨。现在常用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出自《冷斋夜话》。成语“返老还童、脱胎换骨”与道教文化有关,并未体现佛教文化的影响。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以东12公里,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白马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洛阳白马寺、敦煌莫高窟的修建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
B项:莲花,又称荷花,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所谓宝相是佛教徒对佛像的尊称,宝相花则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形。此纹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伴随佛教盛行的流行图案,它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经过艺术处理而组合的图案。莲花、宝相花广泛应用予陶瓷和服饰等物品的装饰上,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
D项:“三宝殿”源自佛教。“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经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僧侣“燕息”(睡觉)的禅房,也称僧寮。在佛教信徒的心目中,“三宝殿”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不能随意出出入入。成语“无事不登三宝殿”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的,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
6.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 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 创立行省制度
C. 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 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实行的统治政策。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简单来说就是尊奉儒家,废黜其他学派的思想。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朝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A项错误。
B项: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B项错误。
C项: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C项错误。
7.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在( )被废除。
A. 隋朝
B. 唐朝
C. 清朝
D. 中华民国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时期,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期,始建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形成。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因此,选择C选项。
二、多选题
8.在鸦片战争后,曾割占过中国领土的列强有:
A. 英国
B. 德国
C. 沙皇俄国
D. 日本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是指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英在1842年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岛;向英国赔款;五口通商,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废除公行制度等。所以,英国在鸦片战争后,曾割占过中国香港领土。A项符合题意。
B项:1898年3月,清政府在德国的武力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自此,青岛沦为德国的殖民地。所以,德国在鸦片战争后,曾割占过中国领土,B项符合题意。
C项:1858年5月28日,中、俄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订了《瑷珲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割让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约44万平方公里土地。所以,沙皇俄国在鸦片战争后,曾割占过中国领土,C项符合题意。
D项: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所以,日本在鸦片战争后,曾割占过中国领土,D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BCD选项。
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有:
A. 西欧战场
B. 苏德战场
C. 太平洋战场
D. 北非战场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历史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是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爆发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战争地点包括欧洲、东亚、东南亚、北非、太平洋、大西洋、地中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包括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包括西欧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因此,选择ABCD选项。
【拓展】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反攻是1942年夏季的中途岛海战;苏德战场的反攻开始于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10月的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西欧战场出现反攻是1944年英美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按时间先后顺序,太平洋战场是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反攻的战场。
10.儒家思想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之一,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对中国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下列理念与儒家思想无关的是:
A. 民贵君轻
B. 仁义礼智
C. 道法自然
D.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C项:“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属于道家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C项错误。
D项:“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有度》,属于法家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惩罚和奖赏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人的地位不同而区别对待,属于法家思想。D项错误。
因此,选择CD选项。
【拓展】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属于儒家思想。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项:仁义礼智,意思是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长见识等伦理规范。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它与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人创作的“梅花篆字”梅报五福(平安、健康、幸福、快乐、长寿)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出自《孟子·告子上》。属于儒家思想。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