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已公布 由考试快讯提供,以及提供2023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公告考试信息。更多关于 2023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已公布 ,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公告,三支一扶职位表,安徽三支一扶快讯的内容,请关注安徽三支一扶考试网!!
2023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已公布
2023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已发布!现可查询!报名时间为2023年4月17日9:00-4月23日23:00!笔试科目为《职业能力测试》和《综合知识》两科,考试时间为2023年5月21日。为方便大家查询考试公告、职位表等信息,华图教育同步开通2023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公告查询入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2023安徽三支一扶招募公告https://ah.huatu.com/zt/szyfgg/
2023安徽三支一扶招募职位表https://ah.huatu.com/zt/szyfzwxz/
二、招募程序及时间安排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4月17日9:00-4月23日23:00
2.报名网站为安徽省人事考试网(www.apta.gov.cn),报考人员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进行报名,经短信验证后,按网站提示和要求,完整录入相关信息。
3.每人限报一个岗位,并使用同一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
4.报考人员提交的报考信息应当真实、准确。提供虚假报考信息的,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给予取消相应环节资格等处理。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将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理。
(二)开考比例
本次考试的开考比例不低于2:1,其中,农技、水利、支医类岗位不设开考比例。如确认报考人数与岗位招募计划数的比例达不到上述比例要求的,将取消、相应减少或调剂该岗位招聘计划数。
(三)资格初审
1.资格初审时间:4月17日9:00-4月24日17:00
2.考生于报名后至4月24日17:00前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查询资格审查结果。通过资格审查的,不得再报考其他岗位;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在4月24日17:00前改报。
3.岗位取消的报考人员可于4月27日12:00-17:00改报其他岗位。
(四)缴费
1.通过资格初审的报考人员于报名通过后至4月25日23:00前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缴纳90元笔试考试费用,逾期未缴费视为自行放弃。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员、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的报考人员,可以享受减免笔试费用的政策。
2.缴费成功的报考人员于5月18日至5月20日通过安徽省人事考试网打印准考证。
(五)笔试
1.笔试科目和内容
笔试科目为《职业能力测试》和《综合知识》两科。两科目不指定考试参考用书,考试内容和作答要求请参阅《安徽省2023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笔试考试大纲》(附件2)。
2.笔试安排
(1)考试时间为2023年5月21日,具体安排如下:
08:30─10:00《职业能力测试》
10:00─12:00《综合知识》
上述两个科目满分均为100分。
(2)《职业能力测试》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连续进行考试,中间不间断。两个科目试卷为合订本,考试开始前发放,各科答题卡分别发放。第一科考试时间截止后,收回第一科考试答题卡,第二科考试时间截止后,收回发放的所有考试资料。
(3)笔试考点设在设区的市政府所在地(报考省水利厅直属单位、广德市和宿松县岗位的考生,分别在合肥、宣城和安庆市考点考试)。
3.考试成绩发布
笔试阅卷工作于6月上旬结束,届时省人事考试院通过安徽省人事考试网向考生公布考试成绩,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由于阅卷工作采用分数处理自动化系统,没有人工登分、累分过程,除了缺考、违纪、零分等特殊情况外,原则上不受理考生查分申请。
以上是 2023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已公布 的全部内容,更多安徽三支一扶考试公告,三支一扶职位表,安徽三支一扶资讯请继续查看:、安徽三支一扶考试网及安徽华图。
2023安徽省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已公布 相关考试试题:
32 、当前,传统电视面临着视频网站的冲击。结合融合是必走之路,然而有些从业者对“融合”的理解并不到位。比如一些剧集为了制造话题,掀起讨论,剪辑一些________的片段在短视频平台上发酵,从而出现了“热搜看剧”的局面,话题有了,但实际上很多人从未真正点开剧集,仍是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哗众取宠?隔靴搔痒
B.五花八门?道听途说
C.杂乱无章?囫囵吞枣
D.断章取义?鞭长莫及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横线前面“一些剧集为了制造话题,掀起讨论”这个目的和横线后面“从而出现了‘热搜看剧’的局面”这个结果可知,要填入的词语表示刻意吸引观众关注的意思。A项“哗众取宠”指是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符合语境,当选。B项“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化莫测。C项“杂乱无章”形容乱七八糟,没有条理。D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三者均与语境无关,排除A项、B项和C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很多人从未真正点开剧集”可知,上述做法并未起到实际作用,“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和要点,不中肯,不贴切;或比喻做事没有抓住关键,不解决问题,徒劳无功。符合语境。
因此,选项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