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补,实现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这为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载体,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而城乡间的互补,游走,是实现协同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理想生活状态。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两者协调融合,应坚持两条腿并行,才能促进社会齐进步、共发展。
城市文明更多的体现了现代文明,提供更多的物质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取得了成绩,高耸如云的建筑,完善便利的公共基础设施,方便快捷的城市生活,让很多人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向往。技术的进步带来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工业革命迅猛发展带来的规模化生产,创新创造的成果一次次在城市得以实现,外卖,电子支付,直播带货,充斥着群众生活。当然,城市文明成果不仅惠及城市群众,也帮助农村发展。疫情期间,地方县长借助直播带货,帮助农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缩短了供需距离,重塑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让农民真正意识到技术带来的红利,为培养职业农民,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因此,城市文明是发展的“先手棋”,是社会发展的强心剂,走好城市的第一公里,也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
乡村文明倡导丰富的精神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熏陶,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乡村文明以其“个异性”,注重大自然的造化,和城市发展的“同质化”形成对比;以其共有共享的状态,始终为人类提供公平,共有的精神享受;江河湖泊,生态平衡,带给人赏心悦目,而这种山水之间正契合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然而,当下农村发展的进程中,面临着空心化的危险,农村大量人口外流,土地资源荒废,传统文化凋敝,更多的人走向城市,为城市发展带来生机,而因此产生的大城市病,交通难,看病难,上学难,城市污染严重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因此,乡村发展势必要得到重视,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让更多的资源向乡村倾斜,形成资源的互补。
城乡统筹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融合发展,共享理念的实现。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居民收入等差距问题,补短板,缩小差距。抓住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一体化,而非一样化,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西方文化交流如此,城市和乡村文明的交流更是如此。让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在新征程上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