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作为敦煌藏经洞发现、遭劫这一重大事件的“在场者”,晚清民国诗人在赞美敦煌壁画、造像时,又悲叹敦煌文物所遭之破坏流散,谴责了斯坦因、伯希和等西方探险家与中国贪腐官吏破坏敦煌文物的行径。其中,部分诗人或为官,或考察,或游览,他们远赴河西,亲眼目睹了莫高窟的破败,用诗歌作了如实记录。如甘肃诗人杨巨川在《游千佛洞》中写道:“劫火经兵燹,丰碑剩粉侯。铁围原幻境,释教亦漂沤。历落丹青剥,推迁岁月遒。菩提难此证,祀事叹谁修。”诗人曾任敦煌知县,公务之余游览千佛洞,目睹了藏经洞历经兵燹与劫掠之后的残破之状,故而发出“祀事叹谁修”的感慨。
最适合为文段标题的一项是:
A.近现代诗歌中的敦煌
B.悲叹敦煌文物之破坏流散
C.赞赏敦煌文物之精美
D.呼吁保护敦煌文物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观点“晚清民国诗人在赞美敦煌壁画、造像时,又悲叹敦煌文物所遭之破坏流散”,第二句通过“部分诗人”的做法对首句观点解释说明。最后又通过甘肃诗人杨巨川对首句观点举例论证。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句在第一句话,即“作为敦煌藏经洞发现、遭劫这一重大事件的‘在场者’,晚清民国诗人在赞美敦煌壁画、造像时,又悲叹敦煌文物所遭之破坏流散,谴责了斯坦因、伯希和等西方探险家与中国贪腐官吏破坏敦煌文物的行径。”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重点的同义替换项,适合做标题。
因此,选择A选项。
要点:
B项:缺少话题“诗歌”,且片面。
C项:缺少话题“诗歌”,且片面。
D项:文段中未涉及,无中生有。
以上是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2024年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行测模考,请继续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考第十六季试题题库或最新国考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