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下列典故与其描述的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窃符救赵——长勺之战
B.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C.破釜沉舟——垓下之战
D.投鞭断流——淝水之战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投鞭断流”出自“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的前秦军。“投鞭断流”来源于前秦的苻坚进攻东晋时骄傲地说,我这么多的军队,把每个兵的马鞭子都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见于《晋书·苻坚载记》)。后用来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要点:
A项:长勺之战,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但“窃符救赵”出自“邯郸之战”,战国时期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以国家利益为重,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所以选项中应是“邯郸之战”,而非“长勺之战”。A项错误。
B项:马陵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但“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在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国,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所以选项中应是“桂陵之战”,而非“马陵之战”。B项错误。
C项:垓下之战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3年12月—前202年1月)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但“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王离、章邯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所以选项中应是“巨鹿之战”,而非“垓下之战”。C项错误。
以上是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2024年军队文职考试,军队文职模考大赛,文职模考大赛,请继续查看2024年军队文职考试模考大赛第三期试题题库或最新军队文职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