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职公共科目

首页 > 试题资料 > 文职公共科目

科举制从隋朝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

华图军队文职题库 | 2023-08-10 14:42

收藏

  题型:多选题(分值:2)

  科举制从隋朝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会试于乡试次年三月进行

  B.通过院试考试者称为举人

  C.通过乡试者称为贡士

  D.会试考试也被称为“春闱”

  E.殿试的一甲第二名为“榜眼”

  答案:B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科举制度是指分设科目考取士人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在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日趋完备,形成严格的考试形式,包括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院试考试者称为秀才,第一名为案首。通过乡试考试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通过会试考试者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通过殿试考试者称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故BC项错误,当选。

  因此,选择BC选项。

  要点:

  AD项: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一般在乡试次年三月进行,当时正值春季,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礼部侍郎或钦差大臣担任主考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都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廷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殿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来源:2024年军队文职考试模考大赛第八期

军队文职试题

  以上是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2024年军队文职考试,军队文职模考大赛,文职模考大赛,请继续查看2024年军队文职考试模考大赛第八期试题题库或最新军队文职试题题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