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师面试备考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招聘备考 > 教师面试备考

教师招聘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教案

安徽教师招考网 | 2023-09-07 05:42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并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两条性质。

2.通过对实例的总结归纳,探索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抽象概括分析及推理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过程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请同学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对折,剪去(或用刀子裁)一个角,再把它展开,得到的是什么样三角形?

教师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跟着动手操作,观察得出结论:“剪刀剪过的两条边是相等的;剪出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同回顾: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 另一条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活动1:教师提问:剪出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发现这个三角形有哪些特点吗?它具 有怎样的特性呢?

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共同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师出示刚才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标上字母如图所示:

0

0

(四)总结体会,加深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习惯,提高 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触类旁通。

(五)课后作业,升华理解

1.完成课后习题第1题;2.搜集对等腰三角形发展具有杰出贡献的数学家。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

五、板书设计

0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