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防御机制考情介绍
自我防御机制是心理学中社会心理章节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对于每个类型的特点往往会通过概念反选和案例反选的单选题形式来进行考察,需要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对这个部分的内容加以理解和区分。
自我防御功能是指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升华、压抑、补偿、退行、转移、否认、合理化等。
(1)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比如“化悲痛为力量”,有人在表白失败后选择好好奋斗学习,都是体现了这一心理。
(2)压抑,是指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观念、情感或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它虽不能随意回忆,但可通过其他心理机制的作用以伪装的形式出现。
比如“打落牙齿和血吞”,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的选择性遗忘就是压抑的表现。
(3)补偿(代偿):分为消极性补偿和积极性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比如说盲人看不到,但是可以通过听力来弥补就是补偿的体现,还有一些人在被别人因外貌丑陋嘲笑时说,“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也是这一体现。
(4)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
平常如有重大事情发生时,有时我们会选择哭泣去面对困难,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亲哭诉,也是一种退行行为。
(5)转移或移置: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比如我们常说的踢猫效应,把对上级的愤怒和不满情绪,在家中对亲人发泄出来,都是体现的这一心理。
(6)否认: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这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心理特点。比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等成语,一个心爱的人已死亡,可仍相信或认定他还活着或即将回来,甚至还为他做些什么,都体现了这一心理。
(7)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