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教招网 | 2023-09-30 05:34

收藏

1.题目: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行》

2.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基本要求:

(1)朗读课文,读音、停顿准确,表现出作者的感情;

(2)问题设计紧扣文本,有助于学生领悟故事中隐含的启示;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试讲10分钟左右。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期”“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能有理有据地评价人物形象。

3.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之初,教师发言:同学们,如果你和朋友相约一起外出,约定在某个地点集合。可是,过了5分钟、10分钟,朋友还是没有来。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感受,会怎么做?你会继续等下去吗?如果迟到的是你,你会怎么说?如果在你迟到后,赶到目的地,发现朋友已经走了,你怎么办?怎么想?……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陈太丘的儿子遇到这样的事情后的处理方法吧。(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范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停顿,并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不懂的地方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

(2)教师检查反馈,请学生解释屏幕表格中词语的含义,选讲个别生字词。

如:“不”,通假字,通“否”,读fǒu。期,约定。乃,才。委,丢下,舍弃。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3)教师点名请学生读课文,并给予反馈评价。

2.了解内容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自主思考问题。

明确: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本与父亲相约出行,却不按时前来,言而无信且“无礼”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2.提问: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要求:学生同桌交流讨论,并回答。

明确:友人得知陈太丘已经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陈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他“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错误。

3.提问: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从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元方是个聪明、善辩、懂信、懂礼的孩子。

4.角色扮演:小组派代表表演人物对话内容,师生评价。

5.提问: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要求:全班学生以中间过道为界线分为两组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派代表回答。

明确:(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6.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请自由说说你的体会。

明确: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要讲诚信、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7.提问:作者对元方的做法是什么态度?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回答。

明确:作者赞扬了陈元方的方正品性以及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8.指导朗读:学生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读出作者对元方的赞扬。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要求:屏幕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尝试读课文,读出句读、人物语气。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提问:学完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补充,明确: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以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诚的人!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下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和故事,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0

关注公众号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