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
2.内容:
3.基本要求:
(1)根据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试讲约10分钟;
(2)教学语言规范,表达准确;
(3)试讲中要结合板书。
二、教案参考
《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诵读诗歌,提高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3.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朗读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提问:大家是否去过杭州的西湖?有的同学去过。西湖自古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诗人苏轼也对西湖进行了描写,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顺势导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自由举手发言。
明确:苏轼和朋友欣赏了晴天和雨天时的西湖风景。
2.提问:谁来介绍下作者?
要求:自由举手发言。
明确: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北宋著名诗人。号“东坡居士”,与他的父亲、弟弟皆以文学闻名于世,世称“三苏”。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
3.要求:听名家范读,过程中正读音,纠断句。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读第一句,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西湖。
要求:齐说。
明确:晴天。
2.提问:“潋滟”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知道的?
要求:教师指名回答。
明确:“潋滟”是波光闪动的样子,是通过课本上的注释知道的。
3.提问:晴天的西湖美在哪里?用一个字来概括。
要求:自由朗读诗句,举手发言。
明确:好。
4.提问:雨天的西湖的景色有何特点?
要求:引导学生阅读“山色空蒙雨亦奇”,学生自主发言。
明确:奇。
5.提问:空蒙是什么样的场景?
要求:结合图片想象感受,请2名同学回答。
明确:云雾迷茫的场景。
6.提问:诗人把西湖比作了什么?
要求:读诗歌的后两句回答问题,学生举手发言。
明确: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
追问:你了解西施吗?
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补充。
明确: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有沉鱼之美。
7.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要求:四人为以小组朗读诗歌,并讨论,教师派代表发言。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喜爱。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提问:如果是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
要求: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镜子、翡翠……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提问:学完本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要求:自主发言,教师补充。
(六)实际演练,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苏轼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