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事业单位

首页 > 问答 > 事业单位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安徽华图 | 2023-12-22 10:29

收藏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是针对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主要测查与事业单位人文社科类专业技术岗位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分析、判断推理、综合分析等部分。

  考试内容与题型介绍

  ⑴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重点测查历史、哲学、文化、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例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泰戈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B.诗人徐志摩属于“新月派 ”

  C.安徒生是丹麦的童话作家

  D.《静静的顿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答案:D

  ⑵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进行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包括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辨析词义,正确进行词语搭配,在此基础上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语境进行语序排列、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完成语句表达等。常见题型有词语填空、句子填空、语序排列等。

  例题1:

  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理论体系,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使之     ,一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  ,回归到原有的正统地位,赢得了与释、道竞争的全面胜利,取得了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刮目相看  弊端       B.柳暗花明  萧条

  C.脱胎换骨  落寞       D.焕然一新  颓势

  答案:D

  例题2:

  “学习悖论”是古希腊有名的悖论之一,其内容是:人们在学习时通常会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不知道要学习的内容,二是已经知道了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两种情况下,学习都是无意义的,因为前者学习没有目标,后者学习没有必要。其实,破解这个悖论并不难,用我国古语中                 的道理就能做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谦受益”与“满招损”

  B.“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

  C.“博观而约取”与“厚积而薄发”

  D. “学而不思则罔 ”与“思而不学则殆 ”

  答案:B

  例题3:

  ①自以为聪明是一种愚蠢,而自以为愚蠢却可以是一种智慧

  ②然而,真正的大智若愚不是借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手段,更不是虚伪的掩饰,而是一种真诚的人生态度——把自己摆在愚者的位置上,把他人、大众看作智者

  ③老子说过“大智若愚 ”,许多人把它理解为一种方法,甚至是一种伪装

  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智者,没有人愿意被冠以“愚者”之名

  ⑤在人的思想行为领域,愚和智看似对立,实则有相互转化的关系

  ⑥但是从辩证法“两极相通 ”的角度来看, 真正的智慧,其中天然地蕴含着某种意义上的“愚”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③          B.③①②④⑤⑥

  C.④⑥⑤③①②          D.④⑥⑤①③②

  答案:D

  ⑶数量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进行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运算和推断等。常见题型有数学运算、资料分析等。

  例题1:

  公园里栽了一排雪松共 37 棵, 每棵树的间距为 4 米,现需要将树的间距改为每隔6米一棵。那么至多有多少棵雪松不必移动?

  A.6                       B.9

  C.12                    D.13

  答案:D

  例题2: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2010年中、美、韩、日、法五国电影市场统计资料

  

  1.表中人口第二少的国家,电影票平均价格高于表中几个国家?

  A.0                       B.1

  C.2                       D.3

  答案:D

  2.以下关于2010年表中各国电影市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人平均每年去电影院的次数比日本多 3 倍

  B.日本的平均票价超过其他所有国家的2倍以上

  C.韩国人每月把超过1%的月收入用于看电影

  D.法国的电影票平均比中国的贵50%以上

  答案:D

  ⑷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综合判断推理等。

  题型一:图形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C

  题型二:定义判断

  每道题先给出定义(这个定义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应试人员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文字作品是指用文字或等同于文字的各种符号(包括数字符号)来表达思想或情感的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论文、剧本、乐谱、文书、日记、科学专著和计算机软件等作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文字作品的是:

  A.词曲作家赵某为电影创作了一部主题歌

  B.编剧李某根据某部著名小说改编的剧本

  C.作家小艾以某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为素材,用四年完成一部传记体小说《落霞》

  D.《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并被藏族游吟诗人广泛传唱的一部作品

  答案:D

  题型三:类比推理

  每道题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应试人员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

  老年证︰年龄

  A.资格证︰工作          B.毕业证︰学位

  C.伤残证︰医疗          D.学生证︰身份

  答案:D

  题型四:逻辑判断

  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 不容置疑的。要求应试人员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

  科学家对发掘于埃塞俄比亚哈达尔遗址的南方古猿足骨的第4根跖骨化石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他们据此认为,人类的祖先早在320万年前就开始像现代人一样用双脚行走。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只有分析第 4 根跖骨化石,才能发现非洲南方古猿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B.只有南方古猿才是人类的祖先

  C.只有具有定型的弓形足,才能使用双脚行走

  D.只有使用双脚行走,才具有定型的弓形足

  答案:D

  题型五:综合判断推理

  每道题给出若干材料,要求应试人员综合运用各种推理能力,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1:

  “佛系”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网络流行语,主要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争不抢、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佛系”一词流行后,也显示出超强的构词能力,一时间“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父母”等等,层出不穷。对于这种生活态度,不少人展开了讨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甲:我认为“佛系”是一种并不可取的、消极的生活态度,而且我身边倡导“佛系”生活态度的主要是90后的年轻人,可见我们的青年一代垮掉了。

  乙:“佛系”和“不佛系”是非此即彼的生活态度,“佛系”的生活态度会使人丧失拼搏奋斗的意志,因此,应当采取“不佛系”的生活态度。

  丙:“佛系”实际上代表了人对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因为无法改变环境就要改变心态。

  丁: 我不同意丙的观点,因为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认为环境恰恰是要靠“不佛系”的态度去改变。

  1.对于甲的言论,评价正确的是:

  ①使用带有偏见的证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②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必然的推出关系

  ③通过贬损表达某一观点的主体来否定这种观点

  ④把某些个体所具有的属性当作整个群体所具有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回答下列哪项问题,对乙的论证最重要?

  A.“佛系”的生活态度是否还有其他不利的影响?

  B.关于生活态度,“不佛系”与“佛系”哪个会导致更不利的结果?

  C. “不佛系”的生活态度是否会使人极大地提高拼搏奋斗的意志?

  D.是否有人时而抱着“佛系”的生活态度, 时而抱着“不佛系”的生活态度?

  答案:B

  3.对丁的言论评价正确的是:

  A.直接反驳了丙论证的理由

  B.直接反驳了丙论证的结论

  C.直接阐明了自己论证的理由

  D.直接阐明了自己论证的结论

  答案:A

  例题2:

  安乐死是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一直以来对于安乐死都存在诸多争议,其中最大的争议便是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一日,某论坛上一些网友对于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的问题,展开了如下讨论:

  甲:那些身患绝症、死亡随时可能到来、身心处于极度痛苦状态中的人,有权选择结束生命的方式,以求解脱病痛对身心的折磨。这一行为,对自己、对家属、对社会都有益,而且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通过立法允许实施安乐死,因此我认为我国应当允许安乐死合法化。

  乙: 我不同意甲的观点。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看,安乐死通常由医院来实施。但是医院很难判断安乐死是否是患者本人的真实意愿, 而且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机构,这与其本身的宗旨和职业伦理相背离。

  丙:法律并不禁止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且在实验室中对实验动物安乐死有明确的指南和流程,那么对人实施安乐死也是可行的。那些反对安乐死合法化的人大可不必对此操心了。

  丁: 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安乐死是违法行为,但这样的行为有现实需求,总会有人这样去做,因此应当修改法律。

  1.以上讨论中,论证错误最为相似的是:

  A.甲和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答案:A

  2.下列哪项作为前提,最能支持相应网友的观点?

  A.“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并不相同”——甲

  B.“医院减轻病人痛苦也是一种救死扶伤”——乙

  C. “被实施安乐死的动物无法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愿”—— 丙

  D.“现实需求应该得到法律的关注”——丁

  答案:D

  ⑸综合分析

  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迅速、准确地对大量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挖掘获取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评判能力等。常见题型有主旨概括、语段衔接、隐含信息推断等。

  例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①网络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 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 所谓平面, 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人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并不具有深厚的时代文化内涵。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获得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除暴安良的快乐,培养出坚忍不拔的精神,燃烧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⑤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人们甚至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⑥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该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1.下面这段文字最可能位于哪两段之间?

  这时候,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⑤之间

  答案:C

  2.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一作品最能在情感方面对读者产生直接影响?

  A.《诗经》                 B.《史记》

  C.《红楼梦》               D.《哈姆雷特》

  答案:A

  3.这篇文章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信息时代年轻人面临阅读内容选择的困境

  B.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影响了年轻人的价值观

  C.年轻人的阅读时间被网络强大的娱乐功能所侵占

  D.奇特炫目的网络信息使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

  答案:A

  4.下列哪项与这段文字表达的观点最接近?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B.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C.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D.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答案:C

  5.下列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是:

  A.读书与做人            B.阅读是一生的事业

  C.传统出版业路在何方    D.网络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答案: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