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①一般说来,在“文明”“文化”概念流行之前,19世纪的中国多半还用“声明文物”“政教修明”以及“向化”“文艺”“文教”“教化”“开化”“风化”之类的词,来表达与欧洲近现代文明概念相应或相近的思想
②汉语中的“文明”和“文化”都不属于新造词,早已见之于《周易》和《书经》等古籍
③若说历史沉淀于特定概念,语言所展示的概念转换,不仅具有历史状态的表象意义,而且还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也就是说,中国人很晚才有意识地接受西方“civilization/文明”概念
⑤那么,汉语现代“文明”概念的诞生及其社会化运用,正是近现代中国“过渡”和“转型”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之一
⑥现代“文明”概念与今人所言“现代性”概念有着许多相通之处,甚至是整体把握清末民初现代性的宏大概念形态
⑦然而,作为旧词新用并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新概念,它们的产生和确立要在19世纪下半叶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⑥②⑦①④
B.③⑤①⑦⑥②④
C.⑥②①⑦⑤③④
D.⑥②⑤③⑦①④
答案:A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③论述语言的重要意义,⑥论述“文明”概念与“现代性”的关系,无明显特征。
第二步,观察其他句子。根据关联词捆绑“若…那么…”,③⑤捆绑,强调“文明”概念的诞生和社会化运用体现和推动近现代中国“过渡”和“转型”,排除C项和D项。⑦句出现关联词“然而”,说明旧词新用并成为新概念,产生和确立要在19世纪下半叶。②句说明“文明”和“文化”不属于新造词,在很早就已经出现,可以和⑦句构成转折关系,可以捆绑;①论述的是“文明”和“文化”出现之前,用哪些词语表达相同概念,不能和⑦构成捆绑,排除B选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要点:
文段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文学】“文明”概念与“现代性”》
以上是安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模考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安徽事业单位联考,2024安徽事业单位模考,事业单位职测模考,请继续查看2024年安徽事业单位联考职测模考第四季试题题库或最新事业单位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