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月亮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被用作描绘美好景色和情感的象征。从古代诗词到现代小说,月亮常常被用来形容夜空的明亮和宁静,带给读者无限遐想。下列选项中关于月亮的诗词与月相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峨眉月
B.“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晦
C.“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新月
D.“半晕犹明夜,东林独出迟”——残月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癸巳除夕偶成》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写的七言绝句组诗,是诗人除夕归乡时有感而发的诗篇。写诗人在除夕,凝望星空的场景,表达诗人愁闷的心情。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农历最后一天的月相为晦。B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要点:
A项:“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夕·烟霄微月澹长空》,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农历初七、初八月相为上弦月。农历初二至初六月相为峨眉月。选项中“峨眉月”的表述错误。A项错误。
C项:“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观灯乐行》,此诗利用反衬的手法描写了元宵佳节之时,诗人虽然身处花灯如海、处处繁华的帝都之中,却无心赏月的心情。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农历十五月相为满、望月。农历初一月相为朔、新月。选项中“新月”的表述错误。C项错误。
D项:“半晕犹明夜,东林独出迟”出自清代诗人陈恭尹创作的《下弦月》,通过描写凄美的月色影射自己坎坷的仕途。农历廿二、廿三月相为下弦月。农历廿四至廿九月相为残月。选项中“残月”的表述错误。D项错误。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模考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安徽事业单位模考,公共基础知识模考,2024安徽公基模考,请继续查看2024年安徽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考第二季试题题库或最新事业单位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