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下列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
A.甲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迫他人购买其商品,情节严重
B.乙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
C.丙违反国家规定,倒买倒卖外汇,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
D.丁非法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又根据2019年版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违反国家规定,实施倒买倒卖外汇或者变相买卖外汇等非法买卖外汇行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所以,丙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要点:
A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强迫交易罪,是指自然人或者单位,以暴力、胁迫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强迫他人参与或者退出特定的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强迫交易罪。A项错误。
B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乙的行为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B项错误。
D项:根据2021年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是指,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而且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实施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行为。丁的行为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D项错误。
以上是公共基础知识模考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安徽事业单位模考,公共基础知识模考,2024安徽公基模考,请继续查看2024年安徽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模考第一季试题题库或最新事业单位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