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教师资格面试高中美术《形的空间及质感》教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2024-03-18 19:50

收藏

1.题目:绘画《形的空间及质感》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需在10分钟之内;

(2)教学过程中最少设置2个有效提问;

(3)设置形式丰富的学生活动;

(4)适当板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空间的概念,以及在绘画创作中表现空间的方法,能够用简单的透视规律表现三维空间的主体形象。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观察、分析作品的能力,团结协作和动手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学习的热情,树立空间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物体在空间中体积的形成以及中外绘画表现体积的方式。

难点:通过对空间及体积的学习,学会运用透视的方法表现空间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艺术家以假乱真的绘画作品的视频,提出问题:为什么视频中的人们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知

1.感知

多媒体展示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呈现的空间和厚度,思考:如何通过绘画让人们感知到真实可信的空间?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空间和体积呢?哪张图片给人的远近空间感最强?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因为物体之间相互遮挡了,所以有了前后上下和体积的关系。教师板书示范遮挡关系。

2.理解

展示图片:冷军的《丰碑》、贝特·科隆的《天主教堂》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遮挡的方法表现宏大的空间?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进一步提问:在用遮挡的方式表现物体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拿出铅笔,竖起铅笔,让它在你眼睛的上下左右移动,眼睛位置不变,观察铅笔上每个面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近宽远窄的透视规律,用遮挡方式表现物体时,应注意透视规律。

播放透视作品,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得出:《林荫道》体现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规律,中国画多用线去表现形体结构的转折变化。教师表扬同学的回答,并板书示意“近宽远窄”“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教师进一步展示中国画与国外绘画作品图片,提出问题:除了用线条表现其形体结构的转折变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物体体积?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国外的绘画多用深浅颜色来体现物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教师播放《长江万里图》,提问:国内外绘画的透视有何不同?现代绘画中又是如何运用透视方法表达画面的?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国外的绘画多是焦点透视,中国画是散点透视,板书示范散点透视。现代绘画中,画家常常打破传统透视的框架,去寻找更加自由的表现空间,通过改变透视,可以呈现更有趣的画面内容。

3.创造

教师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如何运用透视关系来表现物体的形和空间感?学生积极举手互动,与教师共同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对学生提出表扬。

(三)练习阶段

结合刚才所学的知识,选取一个题目,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创作,试着表现出体积。

1.花园、人群、森林……从中选取你最想表现的题材,运用遮挡的方法,看能不能表现出宏大的空间;

2.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两到三个人物形象,探讨空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提出表扬或提出建议。

(四)展示评价

设置分享展示环节,以自愿的方式分享作品,并进行画面阐述。

学生间相互点评,交流创作心得。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品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五)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学生的形式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下节课继续探究形的质感,同学们可以运用这节课学到知识进行简单的预习。

?

四、板书设计

0

关注公众号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