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下列经济学名词对应正确的是:
A.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长尾效应
B.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效应
C.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凡勃伦效应
D.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利率上升所引起的私人投资减少——挤出效应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名词。
第二步,挤出效应,经济学词汇,指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的利率上升所引起的私人投资减少。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一定的,政府占用的资金过多,会使私人部门可占用资金减少,政府通过向公众(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和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导致私人部门(或非政府部门)支出减少,从而使财政扩张作用被部分或全部抵消。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要点:
A项:凡勃伦效应是指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因此被命名为“凡勃伦效应”。应该是“凡勃伦效应”,而不是“长尾效应”。A项错误。
B项: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替代品需求量的影响。例如,苹果和梨互为替代品。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而梨的价格不变,那么相对于苹果而言,梨的价格在下降,消费者就会用梨来代替苹果,从而减少对苹果的需求。这种由于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其他商品对这种商品的取代的现象就是替代效应。应该是“替代效应”,而不是“需求效应”。B项错误。
C项: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成本,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代价。应该是“外部性”,而不是“凡勃伦效应”。C项错误。
以上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模考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2025年国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模考,请继续查看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模考第一季试题题库或最新国考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