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科目:高中生物 抽题时间:2020年1月5日08:07:06
1.题目:必修二《转录》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掌握转录的过程;
(3)试讲约10分钟。
【试题解析】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DNA、基因等相关概念,提问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其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转录。
教师揭题并板书:转录。
学生浏览教材。
二、新授
(一)自主观察,总结概念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DNA和RNA结构的联系和区别,提问:RNA有几种?各有什么功能?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相关概念。
(板书:RNA:mRNA、tRNA、rRNA。)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DNA的遗传信息是怎样传递给mRNA的?引发学生对转录的思考。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找出转录的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称为转录。(板书:转录)
(二)合作讨论,分析过程
1.教师多媒体播放真核生物mRNA的转录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并结合教材P63的图解,思考以下问题:
①转录的场所、原料、所需的酶各是什么?
要点:场所——细胞核;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酶——DNA解旋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
②转录分为哪几个阶段?
要点:解旋→配对→延伸→释放。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完成对转录过程的总结,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共同复述转录的过程:
第1步:DNA双链解开,碱基暴露;
第2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碱基互补时以氢键结合;
第3步: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
第4步:合成的mRNA从DNA上释放,DNA双链恢复。
2.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共同总结:转录的mRNA经过加工后成为成熟mRNA,即可参与下一阶段——翻译。
三、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1.教师提问:转录的产物只有mRNA吗?
要点:转录的产物包括mRNA、tRNA、rRNA。
2.转录的方向是怎样的?
要点:转录时以3’→5’方向的DNA单链为模板,mRNA按5’→3’的方向延伸。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转录的场所、原料、相关酶和过程。
五、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预习“翻译”
板书设计:
报考科目:高中生物 抽题时间:2020年1月5日08:07:06
1.题目:必修一《酶的本质》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创设一定的情境;
(3)结合科学史进行讲解。
【试题解析】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事实: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提出:科学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生物概念的得出也需要经历漫长的探索以及修正的过程,从而引入本节课--酶的探索历程。
二、新授
(一)合作讨论,分析提高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酶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得到了酶的化学本质?抛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分析部分的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三者实验结果的不同点,以及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
1.巴新德: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跑中的某些物原在发挥作用。
2.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而这“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后或者裂解后发挥作用”。
毕希纳:发酵需要酵母活细泡中产生的活性物质,而这些物质在有无酵母细胞下都能发挥作用。
(二)自主归纳,加深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资料分析中剩余部分内容,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结合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尝试对酶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同学进行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学生回答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对作用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者核糖核酸。
三、巩固
1.请学生完成课件展示的练习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起催化作用 B.酶都有消化作用?
C.调节新陈代谢的物质不一定是酶 D.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选:C
四、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掌握科学的探索是一个不断挑战的过程。
五、作业
搜集更多有关酶的科学史实。
板书设计: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报考科目:高中生物 抽题时间:2020年1月5日08:07:06
1.题目:必修二《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要有过程性的评价;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呈现两张不同的果蝇的图片,一张是正常翅的果蝇,一张是缺刻翅的果蝇,提问学生这两张果蝇在外形上有什么样的差别呢?请学生试着推测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差异?
学生自由发言后,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二、新授
(一)自主观察,总结特征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由于人类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而形成的人类疾病--猫叫综合症。同时展示正常人类5号染色体与猫叫综合征患者的5号染色体,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其中异同,初步认识什么是染色体结构异常。并随机提问学生自己的收获。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给予肯定性表扬。
学生回答结束后,师生共同明确由于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性转的改变,称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二)合作讨论,分析提高
教师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4种类型图片,同时结合课本图5-6,仔细观察后小组讨论:染色体结构变异分为哪四种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小组代表进行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学生回答结束后,师生共同总结染色体结构变异总共有四种类型:缺失、重复、异位和倒位,同时明确四种类型的特征,明确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三、巩固
1.请学生完成课件展示的练习题:
[单选题]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这种变异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
A.染色体缺失片段 B.染色体增加片段
C.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180。 D.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选:A
四、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
五、作业
1.利用概念图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报考科目:高中生物 抽题时间:2020年1月5日08:07:06
1.题目:必修一《被动运输》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2)引导学生掌握被动运输的类型、特点和实例;
(3)试讲约10分钟。
【试题解析】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AD钙奶、护肤品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是如何被细胞吸收的?其中一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被动运输”,板书标题。
学生浏览教材。
二、探索新知
(一)自主阅读,总结概念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的概念。
要点:扩散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移,称扩散。
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的扩散。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相关概念。
(板书: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二)合作讨论,分析过程
1.教师多媒体播放被动运输动画,引导学生观看并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①被动运输有几种方式?
要点: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②被动运输的不同方式有何异同?
要点:两者均是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③被动运输的不同方式有哪些实例?
要点:自由扩散——水、氧气、甘油、乙醇等
协助扩散——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完成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共同总结被动运输的类型、特点和实例。
三、巩固拓展
[单选]实验发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蛋白质的活动,则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减少能量的供应,却对运输没有影响。由此推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逆浓度梯度运输
答案:C
四、归纳总结
教师提问,学生总结:被动运输的类型、特点和实例。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预习“主动运输”
板书设计:
报考科目:高中生物 抽题时间:2020年1月5日08:07:06
1.题目:必修二《翻译》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要有小组合作;
(3)适当的板书。
【试题解析】
一、导入
课堂之初,教师呈现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的片段,请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恐龙,观看结束后,请学生思考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的DNA分子,能使灭绝的恐龙复活吗?
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习的转录自由发言后,教师提出:基因在表达的过程中,转录完成以后要进行什么工作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翻译。
二、新授
(一)自主归纳,加深理解
教师大屏幕播放转录的动画过程,随即提出问题:转录结束后,mRNA从核孔进入细胞质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mRNA的碱基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本中密码子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mRNA上三个碱基是一个密码子,有的氨基酸可能有一个以上的密码子组成等。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密码子。
了解了密码子之后,教师大屏幕展示一段tRNA搬运氨基酸的模拟动画,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将氨基酸搬运到生产线上的搬运工是谁呢?这位搬运工上的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总结,教师随机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表扬。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搬运工是tRNA,tRNA上的碱基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称之为反密码子。
(二)小组合作,科学探究
了解了密码子和反密码子之后,教师大屏幕呈现翻译的动态演示过程,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讨论归纳翻译的过程。在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请同学进行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讲解翻译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懂翻译的起始位点,肽链的形成过程(4个步骤),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等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巩固
1.请学生完成课件展示的练习题:
[单选题]携带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分别为( )
A.DNA和信使RNA B.DNA和转运RNA
C.信使RNA和DNA D.信使RNA和转运RNA
选:A
四、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小结,引导:掌握翻译的过程。
五、作业
利用概念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板书设计:
翻译
一、密码子
二、反密码子
三、翻译的过程:
题目1:种群的存活曲线
题目2:被动运输? 板书10分钟联系实际
题目3:种间关系联系生活实际
华图教师预祝广大考生考试顺利,乘华图翅膀,圆教师梦想!
文章来源:中国教师资格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