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试题题库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试题题库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初中化学试题及解析4

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 2024-09-05 10:33

收藏

1.题目:九年级《饱和溶液》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展示一杯蔗糖水,请学生品尝。并提出问题:想让这杯蔗糖水更加的甜,可以无限制的添加蔗糖吗?

2.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总结出让蔗糖溶液更甜可以添加蔗糖,但是对于是否能够无限制的溶解蔗糖,学生存在一定的分歧。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让学生根据对于是否可以无限溶解蔗糖的猜想进行实验设计,并引导学生说出实验思路,教师加以点评。

2.学生根据组内设计的实验思路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得出:水中不能无限制的溶解蔗糖,当溶解的蔗糖质量过多时会出现一部分不溶解的现象。

4.教师对于学生的结论进行引导,得出饱和溶液的概念为: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5.通过教师对于饱和溶液概念的介绍,请学生分析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生通过对于实验中溶液的不同状态得出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6.教师展示饱和、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提出问题:两种状态的溶液可以相互转化吗?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进行实验探究。

7.通过实验探究,学生总结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通过调节温度、改变溶质、改变溶质等方面进行相互转化。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常见溶质处于饱和溶液状态时的溶质质量。

板书设计:

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剂量的溶剂里面,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

0

1.题目:九年级《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课前提出问题:请学生书写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2.学生对于反应原理进行文字表达式的书写。

二、对比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请学生观察两个文字表达式,并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文字表达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特点。教师请学生组内交流与讨论,回忆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生成物为一种物质的。

3.学生经过交流,总结出: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都符合生成物为一种物质的特性。

4.教师请学生观察以上的反应,引导学生怎么用文字表达这一特点。

5.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反应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教师介绍化合反应。

6.教师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反应中有哪些是反应物为一种物质的。

7.学生经过交流,总结出:碳酸受热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水通电分解都符合这一现象。

8.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分解反应的概念。学生通过对比化合反应的概念得出: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9.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字母对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进行表达。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哪些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哪些属于分解反应。

板书设计:

反应类型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A+B+C→D

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D→A+B+C

1.题目:九年级《单质和化合物》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能说一说咱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物质吗?

2.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答案写在副板书上。提出问题:你能将他们进行分类吗?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对比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请学生观察板书上面的常见物质,请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

2.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板书上有一部分物质是以化学式的方式表示的单质,另一部分是只能表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纯净物的化学式有什么特点呢?

4.学生根据板书上的化学式进行总结发现:一部分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比如氢气、氧气等);同时余下的物质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比如水、二氧化碳、碱式碳酸铜等)。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发现: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并请学生总结化合物的概念。

6.学生通过交流思考总结出: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7.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属于单质吗?过氧化氢溶液属于化合物吗?引导学生深化单质及纯净物必须是纯净物的概念。

8.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得出以上的混合物都不是单质及化合物。进一步深化概念。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将之前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化学式的书写,并按照单质与化合物进行区分。

板书设计:

单质和化合物

1. 单质: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氧气、氮气等)

2. 化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水、高锰酸钾等)

1.题目:九年级《氧气的物理性质》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试讲过程中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游戏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通过“呼吸、憋气”的游戏,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在帮助我们呼吸吗?

2.学生讨论之后得出气体为:氧气。从而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实验探究,讲授新课

1.教师让学生观察空气的状态,并展示集气瓶中的氧气,让学生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

2.学生通过观察集气瓶中的氧气,得出氧气具有:无色、无味、气态的物理性质。

3.教师展示水中游动的鱼的图片,请学生思考,氧气可以溶于水吗?

4.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以及对比人在水中的状态。得出: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特征。

5.教师通过展示相关资料卡片,引导学生发现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6.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状态的氧气。学生通过总结分析得出氧气具有三种状态。

三、习题拓展,巩固新知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习题,将学生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化。

四、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由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并做情感态度的升华。

五、紧扣主题,扩展延伸

请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常见溶质处于饱和溶液状态时的溶质质量。

板书设计: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

题目1:炼铁的原理

0

最后,华图教师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学习、积极备考、持之以恒、克服困难,早日圆教师梦想!

文章来源于中国教师资格网

关注公众号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