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作为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考试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是常考的知识点。以下是图图对中秋节相关考点的汇总,供考生们参考。
一、中秋节的基本信息
(一)节日名称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二)历史渊源
1.起源
说法一: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说法二: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说法三:中秋节起源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2.“中秋”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3.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三)节日地位
1.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
(四)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1.中秋节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家庭团聚、和谐美满的价值观。
2.中秋节是表达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的节日。
考点点拨:考生需要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背后的的文化知识。
【例题】“中秋”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请问它最早记载于哪部古籍之中?
A.《史记》
B.《周礼》
C.《春秋》
D.《礼记》
【答案】B。《周礼》中的《春官》篇明确提到了“中秋”,这是现有史料中“中秋”一词的最早记载,原文为“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此处“中秋”指的是秋季的中间一个月,即农历八月,虽然与后来特指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不完全吻合,但已是“中秋”一词的最早出处。因此,选择B选项。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一)赏月与祭月
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祭月的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传统。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逐渐演变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元代,与朱元璋领导的反抗元朝暴政的行动密切相关。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的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为了秘密传递消息,他们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中。通过这种方式,朱元璋成功地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自己也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一行为后来成为了民间纪念反抗异族侵略的风俗,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随之在民间流传开来。?
(二)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各异,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三)其他习俗
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观潮: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尤其在浙江一带,观潮是中秋盛事之一。
猜灯谜:中秋之夜,人们还会挂起彩灯,并在灯下放置谜语,供人猜解,增添节日气氛。
考点点拨:考生需要掌握中秋节的习俗,并能与其他节日习俗相区别。
【例题】下列哪些习俗与中秋节无关?
A.吃月饼
B.赏月
C.舞龙舞狮
D.猜灯谜
【答案】C
【解析】中秋节的主要习俗包括吃月饼、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等。舞龙舞狮更多与春节或其他庆典活动相关。因此,选择C选项。考生需要注意的是,猜灯谜也是中秋节的习俗哦!
三、中秋节的神话传说
(一)嫦娥奔月
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讲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吃下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不死之药后,飞升到月宫的故事。
这个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和对团圆的向往。
(二)吴刚折桂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因犯错被贬到月宫,每天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但桂树砍后即合,永无休止。
这个传说与中秋节的赏月习俗相呼应,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
(三)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在月宫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传说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中秋节文化的一部分。
月宫三吉——蟾蜍、玉兔和桂树。
考点点拨:考题会结合一些特定事物来对应特定节日,考生需要学会判断。
【例题】下列诗句与其相关的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声直上,蟾蜍窟——中秋节
B.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清明节
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冬至
D.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重阳节
【答案】A。A项蟾蜍窟:即月宫。可快速判断这句诗与中秋节有关。B项:这句诗摘自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屈原塔》,与端午节有关。C项:这句诗摘自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律《九日齐山登高》,与重阳节有关。D项:这句诗摘自南宋诗人赵鼎创作的七言绝句《寒食书事》,与寒食节有关。因此,选择A选项。
四、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居易《静夜思》:“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考点点拨:此部分往往会和其他诗句一起来考查,考生要能判断出不同诗句对应的不同节日。
【例题1】中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下列诗句不属于描述中秋节的是:
A.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B.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C.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D.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答案】D。A项的“玉盘”、B项的“飞镜”、C项的“宝镜升”都体现了中秋节的月亮。D项的“灯”描述的是元宵节而不是中秋节。D项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例题2】下列诗词与所描写节令不相符的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元宵节
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七夕节
C.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寒食节
D.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节
【答案】B。B项出自宋代晏殊的《中秋月》,通过诗中意象“素娥”“玉蟾”等可得知诗句描写与嫦娥、月亮有关,进而推断出诗句应当描写的是中秋节,而非七夕节。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