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悉利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
2.选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算法,增强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通过对生活中某一逻辑关系问题的对比探究,比较数理思维方式与计算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的效率差异,逐步养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种常见的描述算法的方法,选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算法。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需求设计算法。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会和学生来玩一个“我来说,你来猜”小游戏,我分别描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芬奇创作的油画以及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是“飞行者一号”还有平时我们露营最常用到的工具,引导学生猜测出蒙娜丽莎、莱特兄弟以及帐篷这几个词语。通过汉语交流,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物,从而引出计算机中算法描述的课程。
(二)新课讲授
1.认识算法
教师举例:楼宇电梯通常按照一定的算法响应用户请求,合理停靠到相应的楼层;铁路网络订票系统按照一定的算法设置订票模式,高效服务用户,智能时代。
通过求两个正整数最大公约数的问题,学生探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记载的“更相减损术”中的图片。自主探究总结出算法的一般特征。
教师讲解并总结:算法具有输入性,一个算法一般要求有0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性,有一个或多个输出。有穷性,对于任意给定的两个正整数,无论原始值有多大,这个过程的执行次数都是有穷的,可行性以及确定性。
2.描述算法
教师通过“倒计时15s”的算法举例,总结自然语言的特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易于理解,它既可以描述生活中的算法,也可以描述在计算机中执行的算法。
教师利用之前熟悉的程序“倒计时15s”,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学习每一个图素的含义。
教师强调矩形框和菱形框的区别:矩形框中指出要处理的内容,此框有1个入口和1个出口,而用于表示条件判断及产生分支的是菱形框,判断框有4个顶点,通常上面的顶点表示入口,需要用另外3个顶点来表示出口。
通过出示三种不同结构的流程,引导学生理解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不同特点。
最后一种用伪代码描述算法,通过课件中伪代码的例子师生共同总结。
(三)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问题:同学们跳集体舞,其中三位男生为a,b,c,三位女生为x,y,z。有人不知道谁和谁搭档跳舞,于是询问了其中的三位,听到的回答是这样的:a说他将和x搭档;x说她的舞伴是c;c说他将和z搭档。同时鼓励学生小组探究找出他们各自的舞伴。
引导学生比较枚举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区别,从而总结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运算能力,运行效率较高的特点。
(四)学生小结
学生总结:算法的含义,以及如何描述算法。
(五)课后拓展
利用维导图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提示学生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计算思维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数字化时代的真正参与者。
五、板书设计
推荐资料:教师资格证笔试图书教材 网课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