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是美术创作唯一的思维方式。
A.形象思维 B.立体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2.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活动称为( )。
A.艺术创作 B.艺术接受
C.艺术评价 D.艺术欣赏
3.艺术创作的( )集中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A.主体性 B.直观性
C.造型性 D.朦胧性
4.郑燮所说的“手中之竹”是指( )。
A.感性视像 B.艺术形象
C.审美对象 D.内心想象
二、简答题
1.结合徐悲鸿的《奔马图》,谈谈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形象思维是指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做材料,通过艺术想象,
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贯穿艺术家创作的始终,抽象思维则是起配合和引导作用。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中的唯一思维方式,美术直接运用由线条、色彩、形体等构成的视觉形式即形象性来思维。故本题选A。
2.【答案】A
【解析】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方式,所进行的从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情境或意境的活动称为艺术创作。艺术创造过程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是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答案】A
【解析】艺术创作中的主体性,集中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大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正是艺术创作的这种能动性,使得艺术成为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一。故本题选A。
4.【答案】B
【解析】郑板桥的四竹分别是“园中之竹”“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园中之竹”,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是画家所直接看到的、观察到的竹子,虽然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属于现实的忠实反映,属于“艺术体验”;“胸中之竹”则是经过画家头脑改造而形成的审美意象,渗透了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属于“艺术构思”;“手中之竹”是完成了的作品,来源于园中之竹,是比园中之竹更高级的美,属于“艺术表现”。故本题选B。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首先,社会生活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徐悲鸿的《奔马》创作于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其次,艺术家对社会有影响和推动作用。在《奔马》这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含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将把国画的写意与西画的严谨融为一体,他笔下的奔马以浪漫的手法隐喻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的英勇奋发,激起了中华儿女抗争敌寇的热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