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老师在桌上放一个酒精灯,问:“把纸放到点燃的酒精灯上,会燃烧吗?”学生答:“会。”老师说:“如果把纸折成一个盒子会不会燃烧呢?”学生说:“当然会。于是老师把纸盒装满水,放到酒精灯上,结果纸盒没燃烧起来。学生议论纷纷。老师说:“为什么装满水的纸盒就燃不起来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沸腾与蒸发’。”该老师的导入不包括( )。
A.悬念导入
B.激疑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
2.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 )。
A.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B.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C.善于提问,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D.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得知识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下列教育行为与可能产生的发展危机不相匹配的是( )。
A.婴儿哭泣,母亲不及时安抚——怀疑
B.幼儿园大班的小圆想帮父母做饭,父母不同意——内疚
C.幼儿尝试自己吃饭,因为撒了一地而被母亲拒绝——自卑
D.初三的王鸿对未来一片迷茫,家长未及时给予指导——角色混乱
4.某小学生小明偷偷带了芒果并与同桌小红分享,班主任看到后明知小红对芒果过敏,却未及时制止(小明不知道小红对芒果过敏)。小红食用因严重过敏入院,小红的家长要求赔偿相关费用。下列选项中,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的是( )。
A.小明
B.班主任
C.该校校长
D.学校
5.一位老师总是批评做错题的学生没有用心学习,而另一位老师则会认真给做错题的学生进行讲解,两位老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
A.职业认同的差异
B.职业理念的差异
C.职业知识的差异
D.职业能力的差异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导入方法。故事导入是指教师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具有科学性、哲理性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题干中没有这一导入方式。老师最后说:“为什么装满水的纸盒就燃不起来呢?”既属于悬念导入,又属于激疑导入。课堂上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实际情境引发教学内容,也符合情境导入。故本题选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没有疑问的人,须要教他发现疑问;有了疑问的,通过寻求答案,再达到没有疑问的境界。意指读书是讲求方法、不断释疑的过程。而对于老师教学来说,需善于提问,让无疑问的人有疑问,利用问题使教学步步加深。故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C选项幼儿尝试自己吃饭属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第二个阶段(1.5-3岁),自主感对羞怯感;勤奋感对自卑感属于第四个阶段(6-12岁)。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相关知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七款规定,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学校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九条第十款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学校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题干中,由于小明不知道小红对芒果过敏,其父母承担次要的赔偿责任;老师看到后明知小红对芒果过敏,没有及时制止,学校应当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故本题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理念。教师的职业理念包括了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题干中两位老师的做法不同,一位老师认为学生做错题了就是没用心学,不利于学生发展;另一位老师对做错题的学生进行讲解,重在学生发展,体现了两位老师职业理念的差异。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