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分值:1)
事后防卫,又称“迟误防卫”,是指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行为。它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明知侵害已经停止而仍继续防卫,即加害于侵害人,这种行为就是报复侵害,是一种故意犯罪;(2)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停止,仍继续防卫,是一种过失犯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上述两种事后防卫的是:
A.甲非法侵入乙的住宅闹事,主人乙用绳子将甲捆住后仍不解气,持斧朝其头上进行猛砍,甲当场死亡
B.甲在路上遭到了乙的攻击,甲进行了反击,并使乙重伤倒地,两个小时后,甲害怕乙反击又捅了乙两刀
C.乙取完钱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了甲的抢劫,在甲即将拉扯断乙的背包带时,乙当即暴力夺回了自己的财物
D.甲和乙因口角发生争斗,甲先行出手,乙被迫躲闪,乙的好友丙为了保护乙将甲打倒在地,在甲失去意识后,丙继续对甲进行殴打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多定义,考查“事后防卫中的故意犯罪”“事后防卫中的过失犯罪”,其关键信息为:
①事后防卫: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行为。
②明知侵害已经停止而仍继续防卫,即加害于侵害人,这种行为就是报复侵害,是一种故意犯罪。
③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停止,仍继续防卫,是一种过失犯罪。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该项指出乙用绳子将甲捆住后因不解气砍死了甲,用绳子捆住甲时甲的不法侵害行为就已经结束,乙因不解气而砍杀甲的行为是打击报复,符合关键信息①②,符合定义,排除。
B项:该项指出乙重伤倒地两个小时后,甲害怕乙反击又捅了乙两刀,此时已经间隔了两个小时,甲应该预见而没有预见乙的攻击行为已经停止,在乙已经失去侵害能力后对其进行了攻击,符合关键信息①③,符合定义,排除。
C项:该项指出乙在甲抢自己的包时当即暴力夺回了自己的财物,乙是在甲的不法侵害行为(抢包)正在进行时进行的防卫,而不是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不符合关键信息①,不符合定义。
D项:该项指出甲打乙时丙为了保护乙将甲打倒在地,并且在甲失去意识后,丙还继续对甲进行殴打,甲失去意识时不法侵害行为就已经结束,丙的继续殴打行为是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行为,符合关键信息①②,符合定义,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以上是安徽省公务员模考的试卷的部分试题内容,更多2025年安徽公务员考试,安徽省考模考,安徽公务员模考,请继续查看2025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模考(第三期)试题题库或最新公务员试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