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之植树问题
数量关系中的植树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其核心在于探究马路上树木种植数量与线段长度、树木间距之间的关系。这一题型因其独特的数学逻辑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在行测考试中频繁亮相,成为考察考生逻辑思维与数学应用能力的一大考点。
1.基本概念和公式
(1)两端都植树
如果一条路的两端都植树,那么树木数量 与马路长度 和树木间距的关系为:棵数=马路总长÷间距+1。这里的 +1 是因为马路的首尾两端都要植树,所以相当于在 间隔个数的基础上再多加一棵树。
(2)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
如果马路的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那么树木数量 与马路长度 和树木间距的关系为:棵数=马路总长÷间距。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 间隔个数 的基础上额外加树。
(3)两端都不植树
如果马路的两端都不植树,只在中间区域植树,又称作楼间植树,那么树木数量 与马路长度 和树木间距的关系为:棵数=马路总长÷间距−1。这里的 −1 是因为线段的两端都不植树,所以相当于在 间隔个数的基础上减去一棵树。
(4)封闭曲线植树
对于封闭曲线(如圆形)上的植树问题,那么树木数量 与马路长度 和树木间距的关系为:棵数=马路总长÷间距。这种情况下,因为曲线是封闭的,所以不需要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额外加树或减树。
2.拓展题型
(1)爬楼问题:从一楼开始算起,每上一层楼都需要爬一段楼梯,因此楼层数总是比楼梯层数多1。关系式为:楼数 = 楼梯层数 + 1;楼梯层数 = 楼数 – 1。这是因为从一楼开始,每上一层楼都需要爬一段楼梯,但到达最高楼层时,不再需要额外的楼梯段。
(2)锯木问题:将一根木头通过若干次切割,分割成多个部分。最终想要得到的木头段数,用n表示。关系式为:需要进行的切割次数= 最终想要得到的木头段数- 1。这是因为每次切割都会增加一段木头,所以切割次数总是比段数少1。
3.实战练习
【例1】一小圆形场地的半径为100米,在其边缘均匀种植200棵树木,然后又在其任 两条直径上,每隔2米栽种一棵树木,问最少要种植多少棵树木?
A.397 B.398
C.399 D.400
【答案】A
【解析】为了使种植树木最少,可将直径两端的树木与圆周上的树木重合,因此直径的首尾两段都不用植树,符合楼间植树的公式。再由半径为100米 ,可知直径为半径的2倍即200米,即总长为200m。每隔2米种一棵树,即树木间距为2米,由楼间植树的公式棵数=马路总长÷间距−1,可得一条直径上的树木棵树=200÷2-1=99棵。而两条直径的中点也是交点,是圆的圆心,在交点上只需要种植一棵数,因此要减去重复的一棵树,最后再加上元的边缘上的200棵树,所以最少可种树 99×2-1+200=397棵。 因此,选择A选项。
植树问题在数量关系中的考察往往不仅仅局限于其本身的经典题型,而是经常与其他多种题型相结合,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形态,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迅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