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每日一练

首页 > 安徽事业单位 > 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5.2.6)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 | 2025-02-06 09:28

收藏

一、单选题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做到“五个必须”统筹。关于“五个必须”统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②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③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④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⑤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

第二步,会议指出,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①⑤项混淆。①项应当是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⑤项应当是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①⑤项错误。②③④项正确。B项正确。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B选项。

毛泽东曾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统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是在强调:

A.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需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概述知识。

第二步,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根据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其二,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物质能否被意识所反映和认识,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题干中“毛泽东曾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肯定这一条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是在强调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不同回答,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项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对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跨越历史新阶段

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仅①②③

B.仅①③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述知识。

第二步,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不是跨越历史新阶段。所以①说法错误。

②: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所以②说法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体现了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以及战略层面的全面谋划和统筹安排,是推动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布局,所以③说法正确。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强调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环节,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所以④说法正确。

故正确的有②③④项。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C选项。

“私人定制”就在我们身边,VIP服务、产品自主DIY、私人会所量体裁衣等都是其具体表现形式。定制版、限量版的产品常常会让很多消费者无法拒绝,甚至痴迷。这是源于消费者的:

A.求异心理

B.攀比心理

C.从众心理

D.求同心理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定制版、限量版的产品常常让消费者无法拒绝甚至痴迷,这源于消费者的求异心理。求异心理表现为消费者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攀比心理是基于与他人比较而产生的消费心理,具有炫耀性。题干信息未涉及与他人比较、超越他人等,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C项: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项:求同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交环境中,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和态度,以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求同心理的特点包括主动追求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和态度,而不是盲目地跟随大众。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关于公文的销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

B.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

C.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

D.销毁绝密级公文时,对场所无要求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公文的销毁是指对公文进行毁灭性处理, 目的在于防止泄密,以及减少没有利用价值的公文数量,便于归档,一般每年集中进行一次。 对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文件的销毁, 应经过鉴别并经办公厅(室) 负责人批准后销毁。销毁秘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应当到指定场所由二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根据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十五条,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确保不丢失、不漏销。个人不得私自销毁、留存涉密公文。ABC项正确。

二、多选题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通说的观点,下列情形构成共同犯罪的是:

A.14周岁的人与15周岁的人共同故意杀人

B.15周岁的人与17周岁的人共同盗窃财物,数额特别巨大

C.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与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人共同贩卖毒品

D.一方由于过失而帮助另一方完成故意犯罪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犯罪知识。

第二步,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A项: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知,14 周岁的人对故意杀人罪需承担刑事责任,15 周岁的人同样对故意杀人罪承担刑事责任,两人共同故意杀人,构成共同犯罪。A项正确。

B项: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知,17 周岁的人对盗窃罪承担刑事责任。而15 周岁的人对盗窃罪不承担刑事责任。由于两人对盗窃罪的责任能力不同,不构成共同犯罪。B项排除。

C项:根据2024年版《刑法》第十八条第二款,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由此可知,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与具有完全责任能力的人共同贩卖毒品,构成共同犯罪。C项正确。

D项: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之间具有共同的故意,一方过失一方故意,不构成共同犯罪。D项排除。

本题是选是题,因此,选择AC选项。

“岁寒三友”与“四君子”共有得是:

A.梅

B.松

C.竹

D.菊

【答案】A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知识。

第二步,?岁寒三友?是指松、竹和梅这三种植物,它们在寒冬时节仍能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所以,“岁寒三友”与“四君子”共有得是梅和竹。

因此,选择AC选项。

关于公共危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危机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时间性原则

B.公共危机可分为四级,Ⅱ级属于重大公共危机

C.公共危机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

D.新冠疫情属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公共卫生事件

【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

第二步,A项:公共危机管理原则包括:时间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协同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时间性原则: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危机的发展,是危机管理的首要原则。

B项:公共危机可以按照起因进行分类,分为人为的危机事件和非人为的危机事件。 按应急预案分,可以分成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公共危机可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

C项:公共危机通常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表现为某种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胁到了公众的财产以致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境状态。 具有如下特点:(1)公共性;(2)突发性和紧急性;(3)高度不确定性。

D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新冠疫情属于此类。

因此,选择ABCD选项。

三、判断题

空旷的环境觉得声音小是因为没有几乎没有回声。(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声学知识。

第二步,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在空旷的环境中,比如广阔的平原或者空荡荡的大型仓库,周围障碍物较少。当声音发出后,只有少量的声音会被远处的障碍物反射回来,大部分声音向远处传播而散失。而人耳对声音大小的感知是综合了直达声和反射声(回声)的结果。在有较多障碍物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如房间)中,声音会不断反射,回声和原声叠加,使得声音听起来更响亮、更饱满。而在空旷环境中,由于几乎没有回声与原声叠加,人耳就会感觉声音比较小。

因此,本题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和义务。(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二步,根据2018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休息是劳动者的权利,不是义务。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