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易错题10
单项选择题
46.(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的基础。
A.自我意识 B.态度
C.认知 D.移情
47.游戏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但不是照样模仿,而是加入了人的( )。
A.思维活动 B.想象
C.创造 D.实践
48.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对活动的指导与管理要适度,最好要取得儿童的许可,这是遵循了( )。
A.主体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 D.高效性原则
49.下列属于大班幼儿道德发展特征的是( )。
A.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由成人评价引起的
B.比较明显掌握了一些概念化的道德标准
C.关心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D.爱小朋友和爱集体等情绪情感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50.“会使用筷子”是( )岁幼儿的典型表现。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解析】
4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1)社会生活环境;(2)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3)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是亲社会行为的动力基础、前提或动机。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故本题选D。
4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真实的活动,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但儿童的游戏并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所以说,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故本题选B。
4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参与性原则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是以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而是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与幼儿共同展开有益的活动。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参与活动应注意角色的不断变换,以适应幼儿活动的需要;(2)在某种场合教师参与活动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取得幼儿的许可;(3)教师参与活动中,指导和管理要适度。来自:施玉洁,吕姝.幼儿教育学[M].2018。故本题选C。
4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的道德感。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情感表现。在这个年龄,分清好与坏,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故本题选D。
5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3—4岁幼儿能熟练地用勺子吃饭;4—5岁幼儿会用筷子吃饭;5—6岁幼儿能熟练使用筷子。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