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选调教师 > 备考资料

2019安徽选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之荀子

安徽教师招考网 | 2019-03-14 10:17

收藏

2019安徽选调教师招聘考试教综之荀子

  (1)性恶论

  荀子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人性恶。 此外,荀子还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化性起伪”。

  (2)教育目的:教育应当以大儒为目标

  从现实的表现出发,荀子把当时的儒者分为三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 俗儒徒有儒者的外表而没有儒者之实,既无操守又无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不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雅儒能基本理解儒学的精神,言行合乎法度,讲原则,虽不能知类通达,但决不自欺欺人;大儒知类通达,以浅持博,以一持万,是理想的人才。 在荀子看来,教育应该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3)学习过:闻—见—知—行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则止。”该观点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

  (4)论教师

  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是最尊师的,荀子尊师思想有两个含义:一是从强调教育的作用角度出发强调尊师,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

  调尊师,提出“师云亦云”,学生对教师的学术不应有丝毫违背。

  4.《学记》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 《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因此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教育的作用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则揭示了教育的个体功能。

  (2)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

  《学记》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主张按照地方建制分别设学。

  《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分“大成”和“小成”,考核学生在学业知识学习和品德修养两方面的表现。

  (3)教育教学原则

  ①教学相长:“是故学 学 然 后 知 不足 足, ,教 教 然 后 知困 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即教师本身要主动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困难也会促进学习。 教与学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因此,“教学相长”又被引申为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②豫时孙摩:“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 不 陵 节 而施 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做到未雨绸缪;“时”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适当时机,及时施教;“孙”即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年龄、学习内容的难易和教学的逻辑性安排课程进度,做到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摩”则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③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这指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有人贪多,因而知识庞杂无序;有人学习片面专精;有人觉得容易便骄傲自满;有人害怕困难便止步不前。 因此,教师的职责就在于“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④藏息相辅:“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臧焉,修焉,息焉,游焉。”这是说,学生的学习安排要能够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既要有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要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此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充满乐趣。

  ⑤启发诱导:《学记》发展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教师要注重启发诱导,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勉强和牵制学生,也不提供现成答案。

  (4)教学方法

  第一,问答法:《学记》从问和答两方面加以论述。 所谓“善问”是指教师提问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遵循问题的内在逻辑;“善答”则是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回答,详略得当,恰如其分。

  第二,讲解法:《学记》提出,教师的讲解应做到“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即言语简约而含义通达,义理微妙而说得精善,举例量少而道理清晰易懂。

  第三,练习法:《学记》说:“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主张练习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开始,而且要根据学习内容来安排练习,由浅入深,使练习规范并逐步有序的进行。第四,类比法:《学记》认为:“古之学者,比物丑类。”主张要通过对事物进行类比,发现内在逻辑,从而掌握规律,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